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嫖娼自杀事件背后的启示意义

(2011-02-13 09:56:58)
标签:

耶稣

南平镇

张某

宋体

唐某

文化

分类: 青楼闲话

嫖娼自杀事件背后的启示意义

/乐云

嫖娼,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因一次嫖娼而自杀“谢罪”,却无法不让我们震惊!而这样的事件,就发生在重庆市南平镇煤矿矿工张某身上。

张某从小生长在重庆南川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和大多数农村男人一样,31岁的张某很早就结婚,并很快就有了女儿,如今女儿已经快7岁了。需要说明的是,村子附近有个煤矿,矿工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民。就拿张某夫妻来说吧,平常他们一起种地,农闲的时候张某便和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力一样,到煤矿上上班。他家的一幢小楼就是靠夫妻俩挖煤种地盖起来的。在乡亲们眼里,张某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却是一个老老实实做事的大好人。在同事眼里,张某工作积极,不打牌不抽烟,也不喝酒,日子过得非常节俭。而在张某妻子眼里,丈夫更是一个平时对她温柔体贴,勤俭节约的丈夫。有一次,老婆给张某买件新衣服穿,他都要嫌她乱花钱,与她争论了半天。这么善良节俭,甚至有点小气的人,怎么就平白无故地去做丢人现眼的丑事呢?又为什么想不开去荒唐地自杀“谢罪”呢?

事件的起因是张某与工友唐某的一次打赌。2004622号,那天是端午节,矿上给每一个矿工发了一瓶啤酒。从井下上来之后,矿工们都坐在一起吃酒打牙祭。不大能喝酒的张某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笑,话题落在了唐某的鞋上。当时唐某穿的是一双烂凉鞋,雷管线拴着。工友笑话他 平时去耍小姐都有钱,却连一双凉鞋都不买。这话令唐某很不高兴,但他又不便发作,于是他将发泄的矛头指向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张某。唐某不怀好意地对张某说:“听说你从来没耍过小姐,今天我出钱,你敢去耍小姐不?”唐某知道张某胆子小,肯定不会去找小姐,故意逗他乐哩!

当时在场约有二十几个矿工,听到唐某的话,大家一起起哄道:“你去嘛!你怕什么?去哟!你去!”甚至有的人还大声说:“别人拿钱让你去占便宜,你都不去,你是不是有问题啊?”工友的冷嘲热讽令张某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涨红了脸,对唐某说:“只要你敢拿钱,我就敢去!”唐某当即拿出25块钱出来,对张某说:“我拿25块钱,你也拿25块钱出来,让郭某某当中间人。如果你要不去耍,你就要拿25块钱给我。你去耍了,我一分钱不要,你去白耍,就是这回事。”

对于这场打赌,唐某是认真的,为防止张某作假,唐甚至叫来了一辆摩托车,给了车夫5元钱,要他送张某到镇上去,并监督张某到底找了小姐没有?于是,当天下午,在为自己挣面子的心理作用下,怀揣着25块钱的张某,乘坐一辆摩托车来到南平镇。两个小时后,他离开镇子,回到家中。再十个小时后,即第二天上午八点多钟,张某喝药自杀……

关于张某是否真的到镇上找过小姐,现在已无法证实。据载张某到镇上的刘某回忆,他只看到张某进了发廊,至于是不是找小姐嫖娼,则并不知情。也就是说,如果张某不把这件事说出来的话,只有天知地知我知,其他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然而,张某还是主动将这件丑事向妻子坦白,尽管他知道会招来妻子暴风雨般的吵闹,家里鸡犬不宁。说实话,现在能主动坦白嫖娼的人真是打灯笼都难找。张某能承认自己嫖娼,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或许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张某是个老实善良的人,善良得不知道这件事张扬出去的后果,他将为一时的冲动付出怎样的代价。正如邻居和工友所说,他“太忠厚老实了”。二是张某觉得对不起妻子,自己的一时冲动已经伤害了温柔体贴的妻子,如果再隐瞒,那不是一错再错,更对不住妻子吗?虽然不指望妻子一定会原谅他,但内心深处的愧疚促使他最终将此事全盘向妻子托出。在他心里,可能已经暗下决心,不管妻子如何打骂自己,惩罚自己,他都准备坦然承受。因为毕竟,他做错了事,便应该受到惩罚。

自然,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当听到丈夫在外面嫖娼的消息时都会生气万分,甚至要死觅活。因为抛开法律上的禁令不说,一旦丈夫在外面嫖娼,再恩爱的夫妻也会产生隔阂,甚至最后离婚了事。即使原谅了丈夫,但这种道德上的沦丧,恐怕会像幽灵一样,给将来的家庭生活投下浓重的阴影。当张某很惭愧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妻子道来时,他甚至不敢看妻子的眼睛。自然,妻子非常生气,并找出存折要撕掉,张某赶快上来抢夺,不让她撕。两人推来推去的抢夺存折,最后都累了。妻子怒气未消,拒绝和丈夫睡在一张床上,她睡在了客厅的沙发上。

应该说,张某的妻子确是个善良贤慧的女人,一觉醒来,她已经准备原谅自己的丈夫。毕竟,他们之间十年的夫妻情份不容抹煞,再者,丈夫也是因为一时打赌而失足的,主要过错不在于他。因而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早上起来为丈夫做饭。

一切都和平常一样,几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妻子早早起来,在厨房做饭。张某像往常一样五点半起床,前往煤矿上班。然而妻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某来到矿上,并没有上班,而是找班长请假,原因是昨天晚上没睡好,要请一天假。等到早上八点多钟时,妻子在山坡上看到了呆呆坐着的丈夫。妻子问:“你怎么今天没去上班啊?”张答:“没什么意思!”妻子又问:“难道就因为昨天晚上吵了几句,你就这样?你要不上班,就装车去。”但丈夫依然拒绝了她,只抛下一句话:“没有什么大意思!”,就走了。等到妻子再见到她时,张某已经喝下了农药……

据说,张某临时就说过两句话:一句对妻子说的:“存折在电视机下面压着。”另一句是自言自语道:“我还是不该去啊……”这两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只到临死之时,他依然怀着对妻儿的无限眷念,依然怀着对做错事的无限悔恨。

张某静静地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走得悄无声息。而让他无法预料的是,他的死却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关于他的死因,可谓众说纷芸。有的评论说:“做那种事情固然的确为人不齿为法理所不容,但先抛开法理,单说张某这个人,传说中他打赌是要面子,自杀也是要面子。生生死死地就是为个面子。人都说面子这东西是虚的,这时代的人应该为里子活着。”其潜台词是,张某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不是为了那张虚伪的面子,他也不至于自杀。更有人说,张某的死,与他一惯的“犟脾气”有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要不是他一根筋,榆木脑袋,再怎么也不会去死啊!

但我以为,这样的说法终究简单了些,对不起地下的亡灵,因为它亵渎了张某未泯的良心,以及他对灵魂的自我拯救。毕竟,我们这个社会,能肯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任的人是凤毛麟角了。正如易中天所言,胆小怕事不过是“害己”,不负责任却会“坑人”。从这点说来,张某比那些所谓的忠臣孝子、白面书生,更令人尊敬!

不过,张某以自杀来“谢罪”,代价未免大了些。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珍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张某如此年龄,却因一次偶尔的失足而毁灭生命,让人不得不万分惋惜。记得有句老话:“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许张某比谁都明白这一点。在强大的道德压力与愧疚感面前,张某可能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但或许他忘记了另外一句老话:“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一生中会犯很多的错误,但只要改正了,就还是好同志。嫖娼是一桩丢人现眼的丑事,但它又确实在我们的社会大量存在。正如某位学者所说的,如果说只要存在嫖娼念头的人就都可算作准嫖娼者的话,那么,这个群体是巨大的,并且条件和环境允许,他们就随时可参与嫖娼行为。如果只是指那些曾经嫖娼过或正在参与嫖娼者的话,那么,这个群体也是庞大的,庞大得足以维持另一个庞大的群体——卖淫女群体而不致萎缩。如果都像张某那样,因为偶尔的嫖娼而自杀,只怕中国的男人不会剩下多少了。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种假设可笑,可惜这并不是一个玩笑。《圣经·创世纪》第六章第三节说:“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时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活到一百二十年。”意思是,人是有血气与欲望的动物,因为有欲望,生命便会缩短。从这个角度来说,嫖娼实在是一个让男性难以拒绝的诱惑。同时,《圣经》里又曾有这样的记载:耶稣在世时,一次众人要打死一个娼妓。耶稣说:“你们不可定她的罪,谁没有罪就可用石头打她”。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

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们,时时都会受各种各样的诱惑,而道德与法律,便是挑战诱惑的两柄利剑。只有牢牢手执这两柄利剑,我们才不会坠入堕落的深渊。而即使不慎失足,我们也不需自怨自怜,感到天崩地陷,要么沉沦不醒,要么自戕以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承认错误,洗心革面,勇于改正,迎接我们的,依然是一个灿烂的明天。

这或许就是张某嫖娼自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