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韩国菜
文/乐云
高教授真是一个热心快肠的女人。从仁川机场,到乘坐大巴到春川,再到学校办理入校手续,她一直陪同着我们(与我一起到翰林大学任教的另一位老师是安徽师大的蒋教授),细心地安排我们的行程与住宿,耐心地解答我们关心工作生活方面的相关问题。等一切事项安排妥当后,已经到六点钟了,她又专门请我们去吃韩国菜,为我们接风洗尘。陪同的还有中文系的两位助教:李助教与金助教。她们都是刚留校的研究生。年龄都只有二十五六岁,曾经到中国的北京联合大学等地做交换生,都可以说一些简单的中文。
李助教用她的现代车载着我们,驱车十多分钟到了凤仪山脚下的一处小酒馆。这个地方有点偏僻,周围的建筑并不多。酒馆也不大,但生意还不错。有两层楼营业,楼前停泊着二十多辆小车。进入酒馆,洒馆主人热情地招待我们,并带领我们进入早就预订好的座位。看来,高教授与酒馆主人蛮熟稔的。她们以前应该经常到这里来吃饭。
酒馆是韩国传统的风味,坐的是类似于日本的榻榻米,吃的是传统的韩国菜。虽然在国内也尝过韩国料理与烤肉,但这次却是最正宗的,是不是能吃得习惯,我心里还有点打鼓。
韩国菜主要以小碟为主,当我们端坐在长条桌前时,店主马上端上来50多个小碟菜。每个小碟量都不多,但品种各式各样,令人应接不暇。除了传统的韩国烤肉外,还有海鱼,晒干的小鱼,海苔,蘑菇,苹果色拉,各式泡菜等等。另外还有韩国女人最会做的大酱汤。可能就是韩剧中经常提到的味噌汤。据说,每一个韩国女人成家之前,都要学会做大酱汤,这是做一个贤妻良母最基本的条件。大酱汤味道较重,口感不错。也不知放了什么东西。大概有酱油、味精、大葱、辣椒之类吧。这点倒与中国菜截然不同。中国菜油多味重,但汤一般比较清淡。而韩国菜大多比较清淡,但汤却口味较重。
除此之外,韩国的辣椒也较有意思。这里的辣椒很红,大部分菜都会覆上一层厚厚的辣椒。但其实它并不辣,反倒有一股浓浓的甜味。这里的饭也较有特色。饭是用小瓦罐蒸的钵饭,里面会放上一些小玉米、黑豆之类的,闻起来香气扑鼻,勾起我的食欲。吃饭的时候,必须用勺子将饭盛到小瓷碗里吃,剩下的锅巴再加上开水煮大约十分钟左右,就成了锅巴粥。既可以吃到干饭,又能够喝到锅巴粥,这一点倒充分体现出韩国人的节俭与智慧了。
说心里话,韩国菜吃起来感觉真不错。尤其是泡菜与烤肉特别适合我的口味。高教授看我很喜欢吃烤肉,又多叫了一盘。可惜等到烤肉端上来时,我早就吃饱了。韩国人的吃饭习惯与我们有较大不同。他们讲究细嚼慢咽,吃饭较慢,不像我狼吞虎咽惯了,有些菜还没怎么品味就已下肚。勺子与筷子都是不锈钢的,勺子是专门用来吃饭的,筷子是专门用来吃菜的,分工明确得很。
吃饭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李助教去结账,我一看账单,40000韩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元。看起来并不贵,甚至称得上是物有所值了。不过临走时我却出了一桩糗事。我看还剩下一些菜,尤其是有一盘烤肉没动,便提出要打包回去。高教授连忙制止我说,韩国人吃饭一般不打包带回去的。这点倒与韩国人节俭的风俗大相径庭,真不知是什么缘故?
看来,韩国文化虽然与中华文化渊源远较深,但其实在细节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