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

(2008-11-24 14:0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主題專文

“闪亮的风采”观后感

闪亮的风采 SHINE简介 ──

导演:Scott Hicks

主演:Geoffrey Rush Justin Braine Sonia Todd Chris Haywood Alex Rafalowicz Gordon Poole Armin Mueller-Stahl Nicholas Bell Danielle Cox Rebecca Gooden

片长:105

剧情介绍:

50年代时,少年戴维就已显露钢琴家的才华,他的父亲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戴维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之后,接到赴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深造的奖学金,带着父亲“永远不许回家"的禁令离开澳大利亚。在皇家音乐学院,他师从塞西尔教授,并继续与作家普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时废寝忘食地准备在音乐会上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由于精神负担太重,他在演出结束时晕倒,被送进医院。后来,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地举办了音乐会。

数据源http://movie.yesky.com/show.do?id=6624

 

                                 观后感──

 

1.      主角的自我观

首先回顾一下戴维的部分独自与对白:

“我是个问题。”

“我是个麻烦。”

“我是一出悲剧。”

“我又闯祸了。”

“我是蠢猪。”

以上可知,戴维有一个极为低落(poor)的自我形象。他觉得,”I am not OK.”

再从他的肢体动作来观察,他极度地弯腰驼背,肩膀隆起,手臂低垂,下颚贴住胸膛。他几乎想将他的头藏起来,显示出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完全缺乏自尊。

此外,他非常在意要实践别人的想法和期许,乐于承担责难,听从别人,不命令别人,接近Horney所说的顺从型人格。当然,若以TA的Adapted Child来形容他,则更贴切。

 

2.      主角的他人观

发病后的戴维总是瞇着眼睛看人,每句话语的后面都会有几声干笑,除了显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外,还表现了他对人的惧怕。这种惧怕应是导源于自幼其父对待他的方式。彼得严厉的束缚,不时的怒吼,在幼小的戴维心里,早就埋下了紧张,乃至于恐惧的阴影。

但他对人却完全没有攻击性,或想远离人群。相反地,他渴望与人交流,有着强烈的 ”爱与归属感”的需求,急待满足。

用TA的术语来说,戴维觉得 ”You are OK.”

 

3.      主角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就是他父亲自幼所灌输给他的”适者生存,弱者像昆虫一样被压碎。只有赢,才能生存。” 故输赢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压力来源。我相信,也与他的病情发展有关。但谁有可能永远都赢呢?成熟的标记之一,是体认输与赢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成与败都是有价值的。

 

4.      主角生病的可能原因

(1)   从Freud理论探讨

他源自于原始的本我,与来自父亲的道德的超我,互相冲突,导致道德的焦虑,因而产生罪恶感。而罪恶感又使他自我厌恶,自我拒绝,继之出现无助感,终至退化行为产生。戴维赴美梦碎,又求助无门后,回到家,关在浴盆里拉屎,是典型的运用了”退化”的防卫机转,来处理他的焦虑的例子。

戴维长期地压抑自己的本能情绪和感觉后,自我越来越弱,可是本我与超我却越来越强,故在完美演出难度极高的Rachmaninoff第三钢琴协奏曲后,在情感与心血重重透支下,终至他的自我瘫痪,症状出现。

 

(2)   从Carl Rogers理论探讨

戴维一直都按父亲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经验,他真实的感觉被压抑,用父亲的感觉和眼光取代自己的,以至于自我概念与经验产生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的经验经年累月地越积越多,当然问题就越来越大,如此伤害便发生。如父亲始终将其对戴维强迫性的作为说成爱;若不顺从,将遭天谴…。

还有,戴维的父亲一直对他有严厉的要求,要达到某些标准,Rogers称之为 ”被爱的条件”。这些条件显然与戴维self的情况不相符,但他为了要保持父亲对他的爱,就强迫自己去达成父亲的愿望。如此一来,他既不能完全体验自己的感受与经验;对自己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充分了解。结果,就对人格发展,产生了危害。

 

(3)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

祝福与诅咒两者都是浩瀚,无形的属灵领域的一部分,这领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其中一个主导因素就是权柄。全宇宙中只有一个权柄,也是唯一至高权柄的来源,就是那位创造万物的神(叶光明,1999)。而在人类的社会关系中,丈夫或父亲正是受神委派去行使权柄的主要榜样。(参林前11:3)。

很不幸地,身为父亲者经常滥用了这个权柄,让孩子陷入咒诅的深渊,戴维的父亲对戴维所发出的咒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你走了,你就永远别在踏进这个家门。”

“你也不会是任何人的儿子了。”

还有,最伤重的一句话莫如: ”如果你走了,你会在你的余生中受到惩罚的。”以至于在戴维神经失常后,最常喃喃自语的一句话竟是,”如果你做错事,你将终生受罚。”  ”我又闯祸了,我要在余生中受惩罚了。”

在病中,戴维反复说着,”他(指父亲)没有同意,他非常的失望。”

经上记着说: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 ”你所说的话句句有后果。” (箴18:20现代中文修订版),多么真实的写照啊!

 

5.      后来改变的关键

戴维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生病后遇到了给它 「无条件正向关怀的人」

(1)   小酒吧中的苏菲亚和他的2个孩子,不但不嫌弃戴维,还将他当家人般包容、接纳与肯定,给予了他无条件的爱,使他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体验,对爱有了不同的感受。

(2)   苏菲亚的朋友,戴维后来的妻子Gillian更是给了他多方面的爱与关怀。

 

1 她鼓励引导戴维说出心里的话,没有任何批判,类似Carl Rogers所说的 ”当事人本身报告”治疗法。

2 带戴维去参加名家钢琴演奏会,找回生命中曾有过的美好片段,重新体验。

3 戴维喜欢水、喜欢游泳,她带他去,并静静地在一旁陪伴他,让他知道,他不孤单。

4 戴维做错事时(将琴谱撒了一地),她没有严词责备他,使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不是来自于赢或第一名。才有,自信心开始重建。

5 在戴维做得好时,即使只是极微不足道的将背直起来,她把握机会称赞他, ”太棒了!”他的信心逐渐增强了。

6 当戴维在父亲坟前说: ”或许是我的错。”时,她清楚的告诉他, ”你不能老是自责。”帮助戴维走出自我控诉的罪恶感。

 

(3)   父亲最终为戴维戴上在英国完美演出所获得的奖章,戴维知道父亲接受他,并且肯定他了。彼得逝世前的病榻上,对戴维表现出非常抱歉与懊悔的情愫。道歉认错正是医治的开始

(4)   最后,我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戴维在父亲坟墓前说,“我也不能再责怪爸爸了。”戴维饶恕了他父亲,也医治了自己幼时的伤痛。

人人都可借着和好,恢复关系,重获心灵的自由。“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雅5.16 )

(5)   此外,有些人在戴维生病后无条件地帮助过他,但在电影中并未清楚的呈现出来的有:戴维生命最黑暗,最困难时所遇到的多萝西,全科开业医师克里斯( Dr. Chris Reynolds ),歌剧团指挥George Tintner,他的钢琴启蒙老师Frank Arndt,以及弗朗西斯.海博.哈里斯夫妇和乐评人彭伯西等人。

(6)   在戴维演奏会上为他鼓掌,欢呼和喝采的真心付出。

 

6.      个人心得感想

天才的悲剧源自于他愤世嫉俗又偏执暴躁的父亲。而彼得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他远离了可信靠的独一上帝。

“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愁苦必增加。” (诗16:4 )

 

这部片子,我总共看了三遍( 1996年在电影院,今年在教室 )。每看一次,就哭一次,完全无法控制。尤其在Ending前,戴维终于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演奏会成功,戴维再次被肯定。他在舞台上感动的流泪,而我在银幕前为他高兴而流泪。多么希望受到精神刺激和情绪伤害的人和他的家人,也能像戴维一样, “流泪撒种、欢呼收割。”

 

这部片子,带给我很深刻的自省:

“我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在孩子身上的期许,是自我不足的补偿吗?”

“给孩子是无条件的真爱吗?还是有条件的假爱?”

“每日话题中,给孩子是祝福还是咒诅?”

“有没有假爱之名在行伤害之实?”

“都说爱孩子,但真知道孩子的真需要吗?”......等等。

 

各机构的统计数字都差不多,现对有精神方面疾病和情绪困扰的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0%。多么可观的数字,多么沉重的负担。他们生命中的苏菲亚或Gillian何时会出现?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为了减少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者,应该更多投入预防工作。亦即,在孕前教育和亲子关系课程中,增加更多相关人格发展课程。主若许可,未来5年内,我可制作一系列这方面广电节目,和出版系列丛书,与举办讲座。(主既给了我“百万销售书作者”名号,也许用得着吧! )

片子最令我难过的一句话是:”医生说,我不能在弹琴了,因为弹琴会让我伤心。”听完,好痛,好痛啊!

片子最荒谬的一句话是:

“我知道什么是对你最好的,因为我是你的父亲。” 很熟悉不是吗 ?

最大的谎言是:

“如果你爱我,你就别.....。” 似乎我们自己也常说,对吗? 这给孩子多沉重的负担啊!

最沉重的责骂:

“我是你的父亲,为你吃一切苦,你这冷酷无情的孩子。”

 

我觉得片中出现最美的一句话:

“闪亮的土星,总是会出现的。”土星被誉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美的风采照人。也许1年,也许10年,甚至要等上20年,当土星出现在东方天空时,将是天际最闪亮的行星,肉眼就可以看到它稳固的黄色或茶色光,真是赏心悦目啊!更何况古代的传说,认为土星代表着富足繁荣。

请听 主说: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太5:4)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太24: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