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芙蓉街古老生活小巷 |
看这样的老街,总让人想起阳光。因为玻璃的反射,阳光刺痛眸子,不安逸。参观孔府孔庙,被气势压了,只顾及柱子上的蟠龙。这个早上,没有阳光,一片素净。
除了走在前面的人们,目光游离。屋顶,屋檐,门楣,门扇,还有意味深长的门槛。芙蓉街的魅力绝对不敌周庄和乌镇。如此对于城市人而言,它不是情感痛点,是一块风水宝地。强烈的独立,被承前启后的小吃掩盖了。
原始和文明,沉思和噪音。
它的美注定不是流行的光怪陆离,它的生命也注定不是大手笔。可细节往往又是能引起你共鸣的痛点。如陈云祺散文里青年匆匆掠过的大眼,素素散文里语焉不详的“她”,“素净一身,孑然一身。”
假设一个无名街角,石门撒了金子,老爷爷面具式的脸上也贴满金子。人被金子染了。手里却没有钱。处处透着古老,却也透着对现代文明是否接受的无奈。透过他,看到历史,洞悉一切……
路向前,歪歪扭扭,托着人的飘浮不定。承接着历史和人的脚步。我也见过小巷,青石板,远远的一个泉井,我敢说它是一道风景,无名的风景。
我想起在泉水边看到的提水,洗衣服的女人们。人,仍然是主题。有人才成了民居和看点。看和被看的心态。
一起的还有一个旁观者,我们分别询问者关于这里的历史。他们很热情,讲解着我们都不曾了解过的历史,话题是有些沉重的,却也能有说有笑。不笑了,站在泉水边,尴尬极了,看着他们搓衣裳,洗衣裳,这么好的泉水。
“干吗不呢?”
洗衣的女子也是风景,除了洗衣粉的泡泡。
水清澈见底,也许是前几天雨水的功劳。石子,游鱼,和疯长的水草。和人一样,一半纯粹,一半欲望。
之前曾听说到这条宽度仅为80厘米——济南最窄的小巷,着实被它吸引了一番。切身的站在这里,80厘米却能容纳我毫无边际的思绪。倚在墙边,过去的一切都能归于平静。
原谅我的记忆力和漫无目的。
谁的手能塑造荒芜杂草,溪头荠花香,谁能洗出时间的痕迹,在土地上?
我坐在石凳上,突然通灵洞穿一切——拒绝,又不得不接受现代文明,恰恰是芙蓉街的痛点。
我在想,芙蓉街其实只是个历史文物。现代人需要的是和我同样短暂心灵的休憩。尊重时间、土地、自然和生活本身。
慢慢的阳光出现,开始不再如早晨般恬静。芙蓉街,我们都微笑,像对老熟人。
“先前我在走,是风的旨意。现在我停下,因为风已息。”
罗塞蒂的诗句竟成为我歇脚的理由。可是风怎会休憩太久?当风再起时,我又上路,一同在路上的,还有我的心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