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忠成评析沈天鸿诗歌《人》

(2021-05-07 14:40:50)
标签:

沈天鸿

《人》诗歌

《诗潮》

文学

分类: 文学评论

(刊发于《诗潮》2021年第5期)         

 

                                      沈天鸿

 

最初的日子无人记得

造物闪耀,第一次的诞生就是

最后的诞生

先是肉体,然后才有可能到达

那无形却又区分一切

决定一切的

欢乐或痛苦的灵魂

 

开始的声音本能地正确

接着学会词语、句法

学会喝下水甚至喝下波浪

观看白昼与黑夜——

被阳光照耀,但不能凝视

成了习惯的,是在夜里醒来

躺在黑暗的床上凝视黑暗

 

影子在渐渐长大

影子和人一样,不妨碍地面

仅仅出现在某某时间和地点

空洞无物,却是它的本体

某个人真实与活着的证明

亲近并穿越青草、树木而移动

——影子是唯一没有阴影之物

 

保持平衡。运动中的平衡

矛盾和分裂中的平衡

这是一生的练习,比占有和征服

更重要而必须

否则,道路就毫无意义

但必须记住:只有在不真实中

心灵才可能变得崇高

锋利而明亮,击打着你的形体

 

 

   林忠成赏评

    这首诗含懿彩之华,入博雅之巧,结彩绵靡,植义纯正,把人从出生至成长的经过,作了梳理。人的生命,乃“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道德经》)的结果,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阴阳相合之前,一切处在绳绳不可名状态。阴阳交汇之后,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慢慢发展,从晦暗至澄明,从恍惚至清晰,一把无形的刻刀雕琢出五官、形体,最后瓜熟蒂落。 

    “第一次的诞生就是最后的诞生”,谁也不能出生两次,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必须认识到恒常的人生规律。人出生后,得经过无数次雕琢,才能打磨成一件工艺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雕琢只能沦为残次品。雕琢分为多种,道义上的,文化上的,伦理上的,律法上的,宗教上的,每增加一道雕琢工序,原材料愈加完善。人的社会性在雕琢中升华,万物皆然。

    刘勰在《原道》一文中认为“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大块载我以文章,就是把人文化化的过程,人必须成为文化的容器,所以诗中说“开始的声音本能地正确接着学会词语、句法”。“影子在渐渐长大”“某个人真实与活着的证明”“保持平衡……矛盾和分裂中的平衡”这些句子,传递出人一生中必然面对的多种选择:前与后,左与右,贫与富,得与失,荣与辱等。稍不注意,人就会被这些二元价值撕裂,实际上很多人终生都在应付这种撕裂。这二元价值水火不容,对峙森严,都在龇牙咧嘴准备吞噬对方。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开出了处方: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安守污黑的一面,主动示弱,掌握雄俊、刚强、蛮霸的本领而不出手,在待人接物上宁愿选择充作洼地、小溪、低谷。老子开出的处方,充分认识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互补原理。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种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参透。成功学主导的社会,人人追求雄俊刚强蛮霸,活得张牙舞爪,知其雄,守其雄,都忘了“强梁者不得其死”的遗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