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义诗集《季节深处的呼喊》序
沈天鸿
德义是我1984年10月调动到安庆市工作,最早认识的两位朋友之一。纽带自然是诗——对于他和我而言,世界的一半是日常工作,一半是诗歌,“世界就这样组成”(黄德义《树杈上下》)。
因为这个原因,德义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写出的诗,我几乎都即时读了,不过借现在他出版诗集的机会,我得以再读而看到他诗作的全貌,对他的诗有了总体的认识——
热烈中的冷峻、恣肆中的收敛(当然,有时也是冷峻中的热烈、收敛中的恣肆,或者是是这几者的混合),奔泻的豪放和细腻的温柔,构成了他的诗的质地和风格,也使他的诗有了多副笔墨,而即使是一种笔墨写成的诗也不单一而复杂,并且常常构成对立之回旋的重要原因。
这些,在他最早的诗中就已显露。例如写于1986年的《依墙而立》、写于1988年的《抚摸石头》。《依墙而立》的主调是内蕴着热烈(昂扬的斗志)的冷峻、收敛的豪放和温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墙,是黄德义成功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新的墙的意象,它一改历来封闭、障碍的性质——
墙,就在你的身后
墙永不退缩
墙是一方站立的泥土
墙的力量无敌
墙是一方站立的大地
墙的力量无敌
而且,“十足的信心有墙撑着”,墙一如“母亲温暖的胸膛”,“当你心碎,伏身向墙/ 墙,会吮尽/
你心头的苦水与泪水”。反常态创造出新含义的意象,难度之大不言自明。德义写诗之初就能有这样的作品和创造力,并且是在中国大陆现代诗刚刚成形的1986年,说是难能可贵就不是溢美了。
与《依墙而立》相比较,《抚摸石头》持有上述的德义诗歌的同样特点,但处理上增加了圆润。“世界从石头开始/
又将从石头结束”这样警句式的诗句,是圆润中一直创造的黄德义式的坚毅的闪现。这两行构成的判断似乎无理,但阅读时从它前面的两行读下来,就水到渠成理解了合理性——“坐在石头上静静抚摸石头/
掌心充满碎裂的心声”。石头碎裂后风化成孕育生命的泥土,所以世界从石头开始,当这泥土耗尽生机,世界也就等于将从石头结束。
此后德义的诗的形式基本在此轨道上运行,发生转变的似乎应该是在2010年,以《是谁在向着南方歌唱?》为标志:1.小长诗。2.保持一以贯之的原有特色形成的质地的同时,适当运用了铺排,形成奔泻的气势。3.坚硬的骨骼仍然存在,但深情的份量加大了,并且借助小长诗结构的1、2、3、4……注重情感性质和意义的一转再转,从而中和甚至克服了铺排这一手法天生具有的因平面而单调、因单调而枯燥的弊病。我觉得,德义其实是将朗诵诗的写法,成功地运用到非朗诵诗的写作中来,并且克服了朗诵诗如果不朗诵而是读,就单调而枯燥的弊病——从听觉和视觉来说,诗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朗诵或者咏唱,诉之于听觉的,一种则是几乎只限于视觉通过默读去感受的。
这是又一个创造。
当然,德义的诗是有诗意的。在我看来,他主要是通过上述分析的种种手法,创造出其诗作内部结构中大大小小并且处于变动中的空间,有了这种大大小小并且不断变动的空间,形成其空间的各意象就活跃起来,交错、纠缠、撞击、辐射,产生意味,注满并且溢出这些大大小小的空间,被读者感受到,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意。
诗意对于诗极其重要,没有诗意,就只是分行文字,冒牌货。
思(动词)与思想对于诗尤其是现代诗也同等重要。
德义的诗爱憎情感诉诸的对象是全方位的:祖国、故乡,亲人、恋人,山河、草木,大地、石头等等,无一不是。情感的真挚、浓烈,显而易见。以情感人,自是写作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现代诗抒发的情感如果没有思与思想做支撑,它就没有多少价值,而本是文学最高形式的诗,也就跌落而与散文、小说并列了。德义的诗的可贵之处包括真挚、浓烈的情感总是蕴含着他的也就是独特的思以及思想。例如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一反常态的“墙”,《抚摸石头》中的“世界从石头开始/
又将从石头结束”,又如《从草的根部出发》中春天是从草根出发的发现,等等。特别值得玩味的还有《我只想写下这些,就这么简单》这首,我间断引用几行——
我只想写下这些,就这么简单
在这冬天的斜阳里
我想写下苍茫,大地
却闭上双眼
我只想写下这些,不为其他
我知道,最简单的生存,却因此
会变得诗意隽永
这几行集中地显示了德义对于写诗、应该怎样写诗、诗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诗对于生存及生存者的作用的思考和结晶,可以看成是他的夫子自道。而如此抽象的应该是论文论说的主旨,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写得这样诗意盎然,足可见他的诗艺相当精湛。
德义运用现代诗技巧的方式也颇有他个人特色,例如他运用现代诗运用最多的现代性质的隐喻、象征,却常常并不是直接用来观察乃至进入现实世界“之上”或者重叠于现实世界的“那个”诗要呈现的世界,而是用来沟通,所以,他的诗现实世界的成分很重。结合他的一些诗明显地具有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色彩,我猜测这就是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体现出的“观看”,他的诗是中国传统文学方式和现代方式融合的结晶,不过,自然是现代的占主要地位。
上述也是我愿意给德义这本诗集写序的一个原因。
谨以此序祝贺德义这本诗集付梓面世——
读真正的诗使我们能够看到和面对自己。即使没有看见自己,看见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人生与存在,也是收获。
2021.4.8
于安庆
附:诗集作者简介
黄德义,笔名楚汉、楚汉风华。安徽巢湖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末,参加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全国青年作家班学习。诗歌、散文、评论和摄影作品散见《清明》《青海湖》《长城》《散文百家》《诗歌报》《诗选刊》《散文诗月刊》《萌芽》《诗中国》《流派》《北极光》《现代文学评论》和《时尚旅游》《度假旅游》《世界旅游导报》等百余家报刊,作品曾入选《中国新实验现实主义诗选》《新世纪新诗典》《阳光地带》《中国当代爱情诗典》《2017诗坛佳作选》《文学作品六十年精品选·诗歌卷》《家园·诗歌卷》和《花开岁月·摄影作品集》等选本,曾联合主编出版4部著作。先后多次获省市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