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天鸿
沈天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35
  • 关注人气:26,0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花开进了石头 ——石莲洞记

(2013-04-10 17:46:25)
标签:

石莲洞

森林

宿松

时间

沈天鸿

分类: 散文

  把花开进了石头

 

  ——石莲洞记

 

 

                沈天鸿

 

穿过夏日的上午,我到达的并不是夏天的下午,而是没有时间感的某个春天。

这一点,行前知道要去的是宿松的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时,似乎应该想到——处于地下有足够深度的石洞内部,保存的肯定是永恒的春天的温度。但我却根本没想。大概是“森林公园”中的森林迷惑了我。

在比平原还低,围垦的湖区长大的我,对“森林”这个词有不变的深情。围垦后的湖区没有山只有树,一棵一棵的。森林虽然也是由树组成,而且那树也是一棵一棵的,但与湖区或者平原上那一棵一棵的树本质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森林中的树,也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与树种无关。我还是少年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来见过的南方北方还有欧洲、东南亚的森林,都验证了我的这个感觉。

第一眼看到石莲洞的森林,我就直觉到,它只能是石莲洞的。论面积,论气势,它比不上那些莽莽苍苍漫无涯际的大森林,但它出现在这几乎不可能有森林的宿松县城郊,就是一个奇迹。而且它是真实的森林,不是一个比喻或夸张:近15平方公里全都是森林。走进去,老松龙吟,翠竹亭亭,古柏森森。连一般长不大的只是灌木的荆,在这里也高达数丈,繁枝密叶,超过了许多乔木——它们是否已经活过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但山中无甲子,即使有,问它们,它们也恍如不曾听见。

我其实是个树盲,认识的树种非常有限。许多树我只知道它们是树。但这也就够了,在森林里,看见的是一棵一棵的树,但感受到的,并且要感受到的,是整个森林。

森林下面是山。这些山有各自的名字,河西山、罗汉尖、仰角尖、孚玉山,等等。我当然不可能游尽整个森林,我仅仅只登了石莲洞所在的万华山,进入了这森林的一角,但沿途的云雾,忽然出没的泉水,形态乖巧的石林,密匝匝林木的气息,幽深的曲径与同样幽深并且神秘的鸟鸣,已让我洗心悦目——悦目可能是容易的,但能洗心的悦目很少,何况,我明明知道已经接近繁华都市的宿松县城,那红尘千丈的所在,距这森林中的我不过几华里。“大隐隐于市”。石莲洞的森林,可谓大隐矣。

石莲洞隐得更深。如果洞外没有标志,我几乎不能发现一座山就是一块巨石中的它。

主人介绍,石莲洞在万华山南麓,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40米,占地21000平方米。内有大小洞八九处。主洞300平方米,高11米,名佛庐。崖壁纹形黝黑,天然呈人物鸟兽诸状,栩栩如生。佛庐右后有副洞,高8米,若厅堂,若厢房。再后是若干小洞,洞洞相连,纵横交错如迷宫,要猫腰侧身方可出入。小洞内,石钟乳横插倒竖,状如山川人物,花木鸟兽。阳光从罅隙中透人,仿佛万千金丝线从天上垂落人间。边听边看边走,渐渐地我感到我走进了早春天气——洞外,正是酷暑的夏天。但我知道我说这里是早春天气是错误的。石莲和石莲洞都不从属于季节。洞外石头的莲花,在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时就一直开放,从不凋谢。从属于季节的都是过客。曾经在这里住下,发明了比例尺,绘制出我国历史上最早分省地图集《广舆图》的明代学者罗洪先,也只是一位过客,后人来此能见的,也只是他用过的石桌、石墩和石床。

罗洪先作有《四月至洞见梅花》一诗:春日初临已艳阳,石门自启入青苍。莫言洞里无供给,已因梅花到骨香。洞壁上刻有万历进士罗大缭的一首五绝:洞主乘龙去,何日重返槎?岩头明月在,常照石莲华。梅花仍然年年在开,但比梅花更冷的,是明月和石莲花。

唯有石头永恒。

想想石头,想想石莲花,身在无时间的石莲洞中的我,就有了时间感,并且有了天空。

罗洪先讲授《易经》的讲经台还在,只是斗转星移,讲经台已更名为小蓬莱。蓬莱乃仙境,但蓬莱的海市蜃楼也是难得一见、见也仍连物都不是的虚幻之景。是谁将这讲经台改名为小蓬莱?改名者之意大概是前者,而我,想到的是后者。

接着游览了龙啸石、四顾亭、一线天、荷衣古池、佛座石、五祖禅林、听雨亭等。没想到晚上真的听雨听龙啸而四顾了——

夜宿石莲洞专为接待游客而建的木质小别墅。它们散落在山麓的林木之中,相互有些距离。因此,就等于是我一人独宿了。一阵小雨后,林涛起伏,四顾苍莽,忽然就想起“宿松”这个地名的意思。宿松古名为松滋。宿。或释平素、素有。宿松”是以前叫松滋之意。但我不取此解释。我理解的是宿于松下。宿于松下,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之一,不意我竟偶然得之并践行。

何况不远处石莲在开,把花开进了石头。

 

                                             2013.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