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存:关于沈天鸿先生诗歌的第N+1种读法

(2011-07-16 02:02:50)
标签:

沈天鸿

诗歌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关于沈天鸿先生诗歌的第N+1种读法

[更新时间]2008-10-26 19:05:36 [字数]1120

            明月秋风记得谁》  菊花刀

 

 

    关于沈天鸿先生的诗歌价值和地位,这是无须争议的问题,历史和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并将继续不断地验证着他的优秀,而这些与本文无关。 

    本文想探讨的是,关于沈天鸿先生诗歌的另外一种读法。

    诗歌之所以叫诗歌,是有别于小说、散文及其它文体的,在这些个有别之中,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诗歌的行文路径和表达方式。在小说和散文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物、事件,甚至语言,而在诗歌中,你绝无可能。因为,诗歌就像一个人的掌纹和声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习惯性的语言拼接手法,独一无二,这就直接形成了只属于诗人自己的姿态和步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格。

    “一个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沈先生也一样,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不可复制。而这些绝不是“伟大”、“丰碑”、“大师’这些个干瘪、苍白、无力的词汇所能概括的。 

    诗人,就是诗人,用诗歌在思考,也是用诗歌来倾听和表达,与其他无关。我知道沈天鸿先生是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知道这个头衔的份量有多重,不过在我看来,行政职务与诗人之间并非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所谓“副主席”只不过是沈先生身上一件大褂子而已,诗歌,也只有诗歌,才是渗入到他骨肉、血液,乃至灵魂不散的真我。 

    应该说,我和沈先生并非至交,亦非路人。二十多年前我就读过他的诗歌,二十年前我路过安庆还拜访过他,算是一面之交吧,而沈先生并不知我,也无需知我。毋宁讳言,我喜欢他的诗,喜欢他诗歌之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澄澈和平静,并由此喜欢上和他风格相似的诗,比如那个叫简单人的《桃花开了》,虽然她暂时还算不上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诗人,但她和沈先生一样,却也给我带来了阅读的快感。 

    喜欢一个人的诗歌,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有时候,我们很痛苦地折磨自己,拼命地寻找着一些本来就不存在的蹩脚理由,好像是在夸别人,实是在损别人,目的是为了自己某些说不出口的东西,这真不知文字的悲哀,还是写字人的悲哀。

    如果你真的喜欢诗,喜欢读沈先生的诗。我建议你不妨换一种姿势,比方在匆匆的旅途之中,暂时歇下来,先静静地倾听,再静静地品味。因为,他的诗就像一杯午后的清茶,不适宜捧在大街上,且大声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存。谢谢菊花刀评论我的诗。——沈天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