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改革仍然会长远按兵不动?
京华时报:
很多人认为在公务员改革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对事业单位大刀阔斧地改革有失公允。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确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老跟公务员比较,其实,客观来讲,公务员是一个运用行政手段的执法单位,我们很难评价公务员个体的绩效。当然,从长远来看,公务员也要打破“铁饭碗”,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也要“有上有下”,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要实现聘任制,这一条路也是必然的。
——《人社部官员:事业单位改革待遇不降 无需提前退休 》2011年01月19日
03:31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孙乾
从上面引用的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的这段话来看,公务员也要打破“铁饭碗”,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也要“有上有下”,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要实现聘任制,是“从长远来看”,也就是说,公务员改革仍然会长远按兵不动。
这回答的心态也值得注意——“确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老跟公务员比较”,对“现在很多人老跟公务员比较”很不满。为什么不能跟不进行公务员改革的公务员比较?公务员改革为什么就得要“从长远来看”?社会公正、公平是衡量后得到的,衡量就是比较。谁规定不得将公务员改革纳入比较对象之列?谁又敢规定不得将公务员改革纳入比较对象之列?!
从这篇报道的内容看,这篇报道的题目不准确。吴江是说了“无需提前退休”,但没有说“事业单位改革待遇不降”。
吴江对事业单位立即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解释就一条:“事业单位没有为纳税人提供最完美服务产品。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当然是非改不可了。”说的当然不错。但是,作为事业单位立即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解释,同时联系他说的公务员改革只能“从长远来看”,就不大有说服力了——相比较而言,公务员部门比事业单位更没有为纳税人提供最完美服务产品(这一点众所周知,不需要我在这儿一一举证了吧),对于公务员部门的改革更加“当然是非改不可”。
吴江反对很多人与公务员比较(在改革的紧迫性上)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客观来讲,公务员是一个运用行政手段的执法单位,我们很难评价公务员个体的绩效。”是这样,但是,这能成为反对与公务员比较的理由吗?不能!因为,事业单位人员除了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能成科研成果外,绝大部分人只是为纳税人提供服务(这是吴江也承认的),提供服务与执法在很难评价个体的绩效方面性质是一样的,何以公务员个体的绩效就很难评价,事业单位个体的绩效就不是很难评价,而是很好评价了?(“客观来讲,公务员是一个运用行政手段的执法单位,我们很难评价公务员个体的绩效”是用来证明事业单位等等非公务员的人不应该与公务员比较的,因此,它的潜台词就是事业单位等等非公务员的个体的绩效很好评价)。
这样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中国的人事,我看他的研究结果不仅一点不科学,甚至还是反科学的。
——说明一下,我上面的指谬只是因为吴江的这些话站不住脚,不是反对事业单位改革,我也认为事业单位要改革,但是,至少是公务员的改革应该基本同时进行。不能企业、事业都改革了,公务员的改革还只有一句“从长远来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