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砚散文集《雪原之狼》序

(2011-01-04 19:09:12)
标签:

沈天鸿

散文集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石砚散文集《雪原之狼》序

 

                                             沈天鸿

 

    读石砚的散文,我感觉到一种飞,这种飞轻盈,自如,又艰难,沉重,有时甚至碰到或者撞到某种东西,甚至不得不落到地面,再次一步一步地行走。 
    前者,即飞的轻盈,自如,来自于他散文技艺的驾轻就熟;后者,则是因为他的散文是飞行或者穿行于人与物,每每触及到生活坚硬的核,显示出生活,也就是人的生存的本质和真相。 
    生活中的确有莺歌燕舞,即所谓风景,但那只是表象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看成只是假象,只要你在生活着,那么,无论你是一个思想者还是一个没有思想者,都会感到,生活着都是艰难的。而人的伟大,正是因为在这艰难中一代代地生存下来了,并且能够面带微笑。所以,那类只因为充满生活气息而被某些伪评论家赞美的散文,从来不能让我满足——生活中的生活气息已经够浓的的了,不需要而且也不应该将散文当作一个复制它的工具,制造大量的“生活气息”的赝品,何况还在复制时过滤掉了真实生活中那些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气息。
    石砚的散文不回避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东西,也不回避坚硬得让人头破血流甚至丧命的东西。他不回避这些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强有力地显示出人固然是生只能带来死,但绝不是可以打败的英雄气概。《雪原之狼》中那充满着野性的“荒野上奔跑的狼群”自然是这样的象征:“面对人类的枪口,流露出的不是恐惧,只是一种深沉的悲伤、怜悯,和深深的同情。”其它写平淡生活场景的篇章中也仍然隐含着这样的精神和气概,例如“无论走向哪里,都是走向宁静”的《舅舅的榨油坊》,明白“所有季节的变化不过是颜色的变化”的《经过水田》,等等。——从容和宁静,是英雄气概的常态表现。 
    在价值观混乱,拜金至上,社会思潮表现为虚无的当前,这种英雄气概显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当然,石砚的散文绝不仅仅是表现了不被认为是英雄的普通人的英雄气概。他的笔之所触,几乎都有值得读者品味的感悟和思考在,而这些感悟和思考,都与人生的生死歌哭紧密相关。石砚这本集子里的散文的主题,借用石砚《雪原之狼》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分辨远方、天空和命运的不归之旅。”
      在散文的艺术性上,石砚的散文也颇可欣赏。本文开头我用了一个“飞”字来比喻他散文技巧运用的自如程度。这种自如,最明显的例证是他的散文的转,即性质或者意义不同的上下文之间的衔接。比如《雪原之狼》的开头平淡无奇,几乎就是一篇目前大量充斥报刊的所谓“生活散文”的文字。但是很快,以“我看见了他”、“顺着他的目光”自然、简捷地转入了北极圈和狼群,并且使想象无痕迹地成为了真实。其他的例子不赘,有兴趣的自己找吧。这种自如也体现在散文的开头和结尾。如上面说到的《雪原之狼》的开头,本是平淡无奇,但接着读下去,就知道它仅仅是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冬末”“异常寒冷”“ 江南古城”都是伏笔,与下文联系而对照。他的散文的结尾基本都是简洁到只是一句话,但这一句话,既能总结全文,又向无文字处荡开去,富有意味。另外能见出这种自如的,是议论和写实(描写)的杂糅或交错的自然。        
    此外,比较善于以虚为实,化实为虚,营造“空白”的艺术空间,也是石砚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我和石砚在1984年就已相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散文是我看着写出来的,他的散文写作获得突破则是近几年的事。短短几年,他写出了数量可观的散文,并且都保持着整齐的可以称赞的艺术质量,这很是让我高兴。谨以此文向他表示我的祝贺。

 

 

                                                               201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