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一个湖的知识

(2009-05-03 20:38:48)
标签:

散文

沈天鸿

文化

分类: 散文
  

                     关于一个湖的知识

                                                 沈天鸿

 

    中巴车穿街越岭,爬上临湖丘陵背上那条我幼年就熟悉的公路时,我立即扭头朝右边的车窗外望去——一片莽莽苍苍似乎茫无际涯的草原裸露在铅灰色的天空下面,只有草,已经受秋霜冬雪而衰败成灰白色的草,没有人,没有村庄,没有羊群,空中也看不见一只飞鸟……

我胸中顿时也是一片苍茫,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所有的全是进入苍茫深处时的那种迷失。

它不是草原。它是湖。武昌湖。在以雷池而闻名的安徽望江县,曾经是古雷池的一部分。

那些草是蒿草。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年复一年地站在秋天的水里割过它们,一船一船地运回家所在的那方岸边,卸下,晒干,它们在灶膛里燃烧的速度以及火焰,都类似稻草——那火焰的下部始终是灰黑色的。

    燃烧的火焰瞬间就熄灭了,时间依然是冷的,不同于往昔的是,经受过无数次割刈的蒿草更加茂盛地蔓延开去,占领了武昌湖的半个湖面,并且再也无人去刈割,当冬天湖水全部退去,它们就倒伏在淤泥上,成了我所看到的草原似的景象。

    它们在横穿武昌湖的安庆九江公路北侧止步——南边即使是在冬季,也仍是波翻浪涌。武昌湖因此分成“里湖”和“外湖”。

    这不过是近二十年间的沧桑变化。我推测,也许再过二十年,这外湖可能就真的会变成桑田了:茂密的蒿草加速了泥沙淤积,每年腐烂的蒿草又都变成了泥土,湖床正在一年一年升高。而湖泊不是河流,不可能进行疏浚。

    原来沧桑变化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大概也就是四五十年前,武昌湖仍与长江相通,汛期,湖西自北而南蜿蜒的一脉丘陵更成了长江的江岸。而从五十年代后期起,长江的波浪就已经被阻在十几里之外了。

    与长江相通时的武昌湖,怕是不会生长蒿草的吧?

    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有首诗《在渔舍》,结束时她这样写道:

         

          如果你把手浸入水中,

          你的手立刻就会疼;

          你的骨头也会开始疼,于是你的手就会烧痛,

          仿佛这海水是火的变形。

          火在岩石上燃烧。以一种灰黑的火焰燃烧。

          如果你用舌头尝尝它,它的味道先是苦,

          然后是咸,然后一定会烧痛你的舌头。

 

    这没有水的湖上的苍茫的草,是不是比水更是水的水?而它的确能够真实地燃烧,并且的确是以一种灰黑色的火焰燃烧。

    “我们的知识是历史性的,流动,流逝。”关于一个湖的知识也是如此,它的流动与流逝理所当然地比一辆中巴车的速度更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吃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