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局或开始:门

(2008-11-03 22:32:38)
标签:

散文

沈天鸿

文化

分类: 散文
                             结局或开始:门
                                    

     已经打开的门再也无法打开,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幼时并不懂得。母亲在我长大以后不止一次地笑说过,我小时一次午睡起来,睡眼惺松地便要母亲去开门——大约我以为凡是睡醒了就必定是早晨吧。其实,那是下午,门早就打开在那里。但我发了犟脾气,大哭大闹,不听解释。父亲气得狠狠打了我几巴掌,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母亲做出了一个虚拟的开门动作,我才止了哭。
    ——那只是一个虚拟的动作啊!
    我真是个孩子!
    后来,一段时间里,一见到舞台上演员的虚拟开门动作,我总固执地感到,观众也都是些大孩子。一半是为了这感觉,我曾决计不再看戏:我已懂得,已经打开的门再也无法打开,尽管你被它关着。
    而这样的门,是一扇真正的门,无论你走到哪儿,它都在哪儿等着你,以各种各样门的形象。
    我们就是穿过它进入世界这房间的。我们一生所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事,便是关上它,轻轻的或“叭”的一声,以关上它的方式离开这房间。这不容易,特别是要关得既有分量,又漂亮潇洒,就更难乎其难,因此,我们的一生便是为关上这扇最终的门这一动作而做孜孜不倦的练习:我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门,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将它打开、关上。有时是忐忑不安、颤栗地,有时是漫不经心地,用脚就那么一踢。在这练习中我们无师自通地懂得,关着的门在轻轻叩击下打开后,往往表示着一种友好与欢迎,倒是那些早已打开谁都可以进去的门,往往意味着冷漠与拒绝。这是意味深长的。但我们在当时常常不曾留意那门意味着什么,与其它的门有什么不同,只有在事后,才清晰地想起当时忽略了的一切细节,而感到一丝淡淡的温馨的惆怅。
    我至今还闻到我曾打开关上过无数次的那些门的青青气息。
    那些门的门框是用青青的柳树做的。往往是就地砍来,一端埋进土中,树皮也不曾刮,就那么一边一棵,然后用柳条编成稀疏的门板,铁丝扭成门环,于是,一扇门就出现在原野之上了——不用说,那是我们捕鱼者小窝棚的门。在我那十年渔民生涯中,已记不清做过多少这样的门了。开关了十几天之后,门框和门板都长出浅浅的枝叶来,纤弱的鹅黄里透着一些沉重的绿的色块。春天是这样,秋天竟也是这样——那被砍下的树干里,该蕴藏着多么强烈的生的渴望啊!然而,那些门的寿命都不长:渔民的生活,是最具流动性的了。
    那些门只是为一次次练习存在过。
    但也有意外。
    去年我从安庆回乡下老家去,下小轮后没赶上班车,只好沿着河流往家走。在一道小闸边我不禁停住了脚步:空荡荡的河堤上,一棵柳树孤零零地立在乱草丛中,空气中充满了深秋野蓼的辣人气味。记忆使我几乎立即断定,它,曾是我住过的小窝棚的门框!感谢那时我们吃“大锅饭”,转移捕鱼点时,埋得太深的杉木樯往往在拔不起之后就那么大方地放弃了,更不用说这不值钱的柳条门框了。但这“门框”为什么会留在这里?它不会埋得太深的。那么,是因为它生出新根引起我们的恻隐之心而放弃的么?我已记不清了。我抚摸着它身上的那道凸起的圆形疤痕站立了一会。 我知道,那疤痕里面包藏着的,是用几股铁丝扭成的门环。
    这是一扇活着的门,但我已不可能再把它打开了。
    我忽然领悟,虚拟的开门动作是人生的一种安慰。
    回忆便是这样一种动作。
    思念便是这样一种动作。
   “远处家乡的那扇门开了/在风中一开一合”。这两句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情绪。
    还有另一种虚拟动作。那是人生所必须的,那便是试图打开人生边缘处那扇已经打开的门。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如同幼年的我一样,坚定地认为那扇门是关着的,关着的门才能认为是真正的门。因为对于被它隔开的那个世界,我们总愿意想象,那里有着最美丽或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如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女人美丽的背影,从而对她的神秘面部产生最美好的想象,并情不自禁被急于赶上前去的心情支配和驱使一样。于是,我们便得以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动员、培养并发挥我们所有的聪明才智,努力去打开那扇神秘的门。这种无望的努力耗去了我们的一生。但我们正是在这种悲剧性的无望努力中成为人,世界这房间也因此努力而布置得日臻完美。这正是上帝——或者说生活使我们成为人的秘诀。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洞察这秘诀。但他们不说破。一位哲人临死时还说道:“把门打开,让光线进来!”他们显然知道,远非所有的人都能承受洞悉这秘诀后的巨大痛苦而不被击倒。只有对于坚强的人来说,知道此秘诀才是有益的,这就是他们能够由此懂得:门是人生的一种象征。如同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雷所说:“开门和关门是一部分生命的严酷流传。”生活中的某一扇门向你关上了,表明了一种结局,但你不必为此一蹶不振,痛苦万分——关上的门总是还有办法重新开启的,只要你相信这一点并为此而努力;使人拿着钥匙也仍一筹莫展的,倒是那些已经打开的门。从这种意义上看,打开的门是一种最为完美的关上。
    然而,没有对付不了的门,已经打开而再也无法打开的门,人可以把它关上,下一个人,便可以把它打开,一切,便因此而可以重新开始了。当然,这绝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实际上,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个体生命是这样,整个人类也是这样。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关上不断打开有形无形的门而不断进步的。
    人的一生因此而有价值。
                                                                                       
                                                                               198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