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倾听
之七
每次路过采石场,我总要凝视那被剖腹开采的山,情不自禁地想:即使是石山,也一座一座地消失了。后来者,谁能看见这些曾经伫立在地球上的山?
仙人掌类植物之所以只有肉质杆茎,而无绿叶,据植物学家说是因为生长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不如此就不能保存体内的水分,不能生存。但它们被作为观赏植物在雨水充沛的南方栽种,也仍然如此,仍然没有一片叶子。它们认为南方的环境也仍然是极其干旱的?
它们对环境的认识与我们人是如此地不同!
大海陡立!灯塔不断被浪吞没,陡立的海甚至抓住了漂流的天空……
风创造了海。如果没有风,平静的海不过是放大的池塘。
但海也创造了风,它自己的风。这正是海与池塘的区别。
春天的夜里,一辆汽车正在上坡——它的引擎的声音突然变大了,而且像喘不过气来那样沉重。
一股柴油的气味,混和在油菜花的芬芳里,飘散过来,是这个时代的气息么?
似乎有点儿像“工农联盟”。
桃树在夜间也仍然开花,但花的颜色变成了黑色。
必须有一束光,穿过黑暗,照在那花上,这才能看清它们仍然是红色,各种各样的红,因此丰富了甚至包括其他色彩在内的这个世界的表象。
然而,光总是有限的,光之外的许多桃花仍然属于夜,不认识自己。
要告诉一个人他是卑鄙的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只要开了口,一切就变得容易了。
不过,表示出蔑视的力量的,可能不是告诉者,而是被告诉者——卑鄙的力量远远强大于高尚。
异化:我们使用的,将我们变成残疾。
“我们从哪儿来?”一个毫无实用价值的问题,但它却因此是有意义的。
禅宗和尚回答道:“从来处来。”以不答为回答,显示的是机智,而不是哲学的思考。哲学的思考可以没有答案性结果,但它绝不以不答为回答。
所以,“外交辞令”不是哲学。
无人时,你不要对自己说话——
一句话说出后,是更大的沉默,更多的沉默……
天地因此无言。
处于两盏路灯之间,你就会有两个影子,而且长短、深浅不同。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或者说是更接近于真实的?很难判断,尤其是当你不是静止,而是在走动时,两个影子不断变化,最后竟将两个影子的长短和深浅互换,你能说两个都是真实的么?
问题归结到一点:一个人为何竟会有两个影子?
河流总是弯曲的,在弯曲的河流上航行的人因此享受到许多类似柳暗花明的乐趣,但这与河流为何弯曲无关。
树木也大多是弯曲的,尤其是孤独的树木。那是因为树木感受到了我们人感受不到的空气的重量么?
我想到了一些动物,虎、狗,甚至猫,准备发起攻击或御敌时的姿势:弓起了身躯。
弯曲才有力量?
真正的话是那些从未被说出的话,它只被极少数甚至只被某一个人听见。
历史就是不断的开始和结束。
一切已经发生的事,都在行进的路上与它的结果不期而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