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的倾听(之三)

(2007-12-17 21:48:13)
标签:

文学/原创

四季的倾听

分类: 散文
                  四季的倾听

                           (之三)

 

 

    雨追赶着我,当我发觉不可能在雨追赶上我之前跑进那间草棚,我索性停下来了。而雨,却像一个人那样地从我身边一闪而过,很快就跑远了。

    哦,雨并不是在追赶我。

    一个经常很容易产生的错觉。但是,雨又的确是从我身后追赶过来,越过我而跑向前去的,这能说是错觉吗?或者,错觉里也隐含着真实。

 

    雨没有信仰。

    一切自然之物无须信仰就可以生存或者存在。

    无须信仰就可以生存或者存在之物是自然的。

    我不可以。

    但是,决不能因此说我是不自然的。

    逻辑三段论在这儿失效了。因此,合乎逻辑的固然可能是真理,但不合乎逻辑的未必就都不是真理。

 

    每一种你看到的东西都是你所没有之物,因此,人生最高的修养就是视若不见。或者,目光能穿透它,使它成为透明的不构成遮蔽之物,并且同时看见它投下的巨大阴影。

 

    每当我遇到一个陌生的事物,我就意识到,这是我从未看见过的。但当我遇到一个陌生人,我却没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否意味着,人比事物离“我”更为遥远?我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的首要原因,对于我而言,不是理智,而是情感。

 

    人与人之间是大海。

 

    风雪到来之际,天色总是暗了下来,然后,才会有白色的雪下进眺望它的那个人心里。

    但是,风雨到来之时天色也会同样暗下来。而且有时仅仅是风,使一切裂缝在并无变化中的确突然扩大了的风。

 

    一个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必然会有人出来说话吗?我对此保持怀疑。我听见的除了喧嚣还是喧嚣,除了沉默仍然只有沉默。

    当然,我听见的还有那没有被说出的话。

 

 

    向高处走去的那人是谁?当他转过身来,他已变得苍老,就像他身后的岩石和岩石上的积雪一样,声音对于他又有何用?那儿没有人,因此他只对自己说话,固执地,就像对他说话的天空……

 

    宇宙之外没有宇宙,但有无尽止的没有时间的空间。一想到这一点,我便既有了天空又失去了天空。

    时间也是这样。

 

    万物啊,每个人都终将失去你,因此每个人都努力地甚至是挣扎地活着!

 

    “终点就是忘记”,但并没有人是为了忘记才向终点跋涉,并企望着到达。

    一个比喻:出生不是为了消失,就像雪,到达大地并不是为了忘记天空。

 

    漆黑的夜里,当你在不知是谁开亮的强烈的灯光中突然醒来,并猛然睁开眼睛,你必须忍受一阵更深的而且是带着橙红色的黑暗,然后你才能看清眼前的东西。

 

    人并不需要影子,但没有谁能摆脱它。

    那就像另一个自我,不停地变化,对本我并无变化不理不睬。

 

    水壶里的水开了之后,就会发出声音。这声音,可能是水在愤怒地咆哮,也可能是水在歌唱。相同的一点只是:水的热度已达到了顶点。

 

    远远地,我曾经有好几次,将稻田或者麦地里的戴着破草帽的稻草人,当成正在干活的农民。这当然是我弄错了。但后来我觉得我并没有看错——他们辛苦的本质是一样的。

 

    不论喜欢不喜欢你生活的时代,你都必须忠实于它,这就像你生活的那片土地,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必须在它上面耕种,而且不可逃离——不管你能走多远,你脚下的土地都是它的延伸。

 

    一个世纪结束了,悄无声息。子夜,火车带着它的灯火,从一个小站一闪而过,留下它的呼啸,消失在目光不能看见的远方……

    留下的呼啸也不能持久,一切复归平静,但如果低下身去抚摸铁轨,将会发现,承受过超载的火车击打的铁轨仍在微微颤动,仿佛它也有生命,也在呼吸……

 

    腐败在毁灭腐败物的同时,还毁灭了什么?

    雨后的森林里,最艳丽的蘑菇毒性最大——它将诱惑谁?

    真理总是朴素的,因此它总是容易被忽略。 

 

    一只盛满水的杯子如果能够行走,水免不了会晃出来——这就是人们认为它犯错误的原因。

   

    一棵树竟能活过千年,并且还继续活下去!

    人何以堪?

    但树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寸步难移,固定在尺寸之间,或许有言语,但可以肯定,它不会有思想。巨大的代价。活过千年又如何?宁可为“生年不满百”的人,有时来看看活过千年的树。

 

    我不曾选择的生活选择了我,“生活在别处”,这就是命运。

    或许,生活中从来就只有“别处”,而无真实的“此处”?

 

    玛丽安·穆尔曾言:“思想是件迷人的东西。”但迷人的必定也是令人苦恼的。而且,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注定孤独——他几乎没有真正的交谈者。

 

    我曾经写过:“我有三支钢笔,但我每次只用一支。”现在我补充一句:我每次使用的,几乎都是已经用惯了的那一支。

 

    君子对付小人的武器唯有蔑视,而小人对付君子则有无所不用的阴谋与鬼蜮伎俩。所以,凡是君子实质上都是“不抵抗主义者”,他不允许自己堕落成小人的高傲,使他放弃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他总是被动的众矢之的。

    托尔斯泰主张“勿抗恶”,是否也有他是君子的缘故?

 

    走过黑暗和更黑的黑暗,永不回返的,是河流。我不知道此外还有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黎明,是影子最长的时刻,但身高并没有改变。

 

    人类是最喜欢下结论的动物,但据我所知,所有已下过的结论都已经成为历史——众所周知,历史正不断被新的考古发现补充、修正、更改或重写……

    不过,这并不妨碍活着的人们继续给知道和不知道的一切不断做出结论。

 

    风吹过原野,沉沉地,像吹过一个延续了亿万年的梦,那梦中有人,有河流,有憔悴或生机勃勃的绿色,有轮回的四季……

    现在正是春天,我的心为何隐隐感到疼痛?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多少个这样的春天,多少次这样的风!我在其中,又在其外,我静听风、原野和我与非我的生命呼吸……

    什么是梦?那就是你不能控制但被你看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