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守功”及来历

标签:
九守功守护手护护卫身心 |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


简复制如下:
1.守和(意守下丹田):重点调合身体上下内外,起调节功能的效应。包括调节血压,及神经系统的疾病。
2.守神,又叫守元(意守上丹田):偏向提高人体生命活力,增强大脑的智慧,开发智慧。
3.守气(意守中丹田):偏向增加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重点有利于协调内气,主要是有利于配合武术气功进行训练。
4.守仁,又叫守仁(意守劳宫穴):偏向于提高人体的敏感度,便于开发一定的特异功能,有利于适应一些变化了的外界环境。
5.守简(意守涌泉穴):有利于降低消耗,节省能量,提高精力。
6.守易(意守玉枕穴):有利于体内平衡,保持平衡和应变能力。
7.守清,又叫守精(意守会阴穴):偏向于调节人的明智,调节人体的自制能力,偏向于调节肾功能、生殖功能。
8.守盈,又叫守阳、守明(意守百会穴):偏向于补充能量,使寿命延长。
9.守柔,又叫守弱(意守命门穴):偏向调节脊椎的病,腰部的病,有利于振奋阳气,使人的精力充沛,提高抵抗能力。
依据这么一个摸式:
从下丹田----上丹田----中丹田----双劳宫----双涌泉----玉枕穴----会阴穴----百会穴----命门穴这样意念,练一段时间变换一下,练一段时间再变换一下,一直练到第九步。
以上是九守功各步的偏向侧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练其中一步或全练。
练九守功法要心平气合,安定养神,以柔顺为主要状态。练功中要顺其自然,好信号做参考,不好的信号不要做参考。
二.某将军说,斯术非创自严先生,而源自道家《云笈七签》也。
刚才我搜网络,发现有资料,不知是否是原文。
复制在下面,作为参考:
《云笈七签》提出了九项应守的原则,称为九守。
一守和: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圣人法天顺地,不拘於俗,不诱於人,「故贵在守和」。
二守神:就是要保守自己精神,不要让它随外物驰骋,疲乏损耗。
三守气:人以血气为精华。气充盈则祸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人被嗜欲所牵累,导致精神消耗,内气不充。修道者必须清心寡欲,保养元气。
四守仁:为义者可以用仁去感动他却不能用武力逼迫,不怕死亡的恐吓。修道者以得天下为轻,所以没有牵累,以万物为细琐,所以心不迷惑,将生死视作等同,所以没有惧怕,将变化视作一样无二,所以明智不会眩晕。比一般行义之人更能守仁。
五守简:除秽去累,知道养生的中和之道,食只要求能充饥接续元气,衣只要求盖体遮寒,决不贪多。眼不多视,耳不多闻,口不多言,心不思虑,不用聪明,当然能简。
六守易:人难免有贵贱贫富,但有道者无论环境如何变易,而初衷不改。
七守清:心清如水,没有贪污之念,不耽於嗜欲。
八守盈:日月满盈则仄。人不能求满盈,但要永不自满,日进其德,不敢为强梁之事。
九守柔:行柔弱才能合於素朴之道,具体说来,就要无所喜,无所怒,无所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持养精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
三.吾之补充:
前一篇:离坎变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