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学案

(2011-04-10 10:26:0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

     《周而不比》学案

黄岩中学林福华老师整理

一、基本要求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2、掌握“周”、“比”、“矜”、“责”、“斯”、“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孔子关于择友、察人、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4、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

二、几个主要观点

1、关于“周而不比”

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

2、关于“矜而不争”

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

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

3、关于君子“择友”

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2)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给朋友提意见和建议,适可而止。

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

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三、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类型

 

    

类型

 

矜而不争,而不党

 

 

躬自而薄责于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

 

 

怨矣

 

 

友直,友谅,友多

 

 

毋自

 

 

2、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

  

句中义

今 义

    

句中义

今 义

小人比而不周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唯仁者能好人

 

 

视其所以

 

 

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人焉廋哉

 

何以报德?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毋自辱也

 

以德报怨,何如?

 

事君数,斯辱矣

 

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jīn)而不争   人焉sòu)哉      B.友便辟piánpì)仁者能hǎo)人

C.友便侫piánnìng)事君shuò)      D.善dǎo)之  wù)自辱也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小人而不周(团结)            君子而不争庄重自持

B.观其所(经历)                人焉哉(隐藏)

C.群居终日,言不义(等到)      友直,友(谅解)

D.友便辟,友善柔(谄媚逢迎)      友便辟,友善柔(和善温顺)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友便侫,损矣(巧言善辩)        君子而不争夸耀

B.躬自厚而薄于人(责任)        君子不以言人(选用)

C.不以人言(拒绝)              事君,斯辱矣(频繁无度)

D.忠告而善之(传道)            君子以文友(结交)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君子不言举人/ 君子文会友     B.观过,知仁矣/ 朋友数,疏矣

C人之过也,各其党/ 躬自厚而薄责  D.人过也,各于其党/ 久而敬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人廋哉   ②毋自辱     ③朋友数,斯疏      ④观过,斯知仁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君子周而不比                     B.君子矜而不争

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D.忠告而善道之

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C.忠告而善道之                     D.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B.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C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           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掌握下列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周而不比           以德报德           以德报德        言不及义

以文会友           以人废言           直谅多闻        观过知仁

五、语段阅读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224

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                                                              。(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                                                             

2.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这交友之道。

答:                                                                

                                                                   

3.请你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                                                                 

                                                                    

                                                                  

六、名句背诵检测

1君子周而不比,                  

2君子矜而不争,                  

3视其所以,                                   ,人焉廋哉?

4益者三友,                  

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损矣。

6                  ,则远怨矣。

7以直报怨,                  

8君子不以言举人,                  

9事君数,斯辱矣;                                   

10君子以文会友,                  

七、课文探究

1、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前两章都涉及了交友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

 答:

2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答:

 

 

 

2、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争”,告诫人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照孔子的这些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会与时代精神相悖吗?

 

 

 

 

3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都进行交往。而且他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

答:

 

 

《周而不比》学案教师版

林福华老师整理

一、基本要求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2、掌握“周”、“比”、“矜”、“责”、“斯”、“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孔子关于择友、察人、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4、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

二、几个主要观点

1、关于“周而不比”

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

2、关于“矜而不争”

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

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

3、关于君子“择友”

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2)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给朋友提意见和建议,适可而止。

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

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三、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类型

意思

   

类型

意思

矜而不争,而不党

A

合群

躬自而薄责于人

F

厚责

矜而不争,群而不

A

结党

怨矣

F

远离

友直,友谅,友多

I

见识

毋自

G

使受辱

2、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

 

句中义

 

     

句中义

今义

小人比而不周

不团结

不周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厌恶人

坏人

唯仁者能好人

喜爱人

好的人

视其所以

所做的

因此

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人焉廋哉

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以报德?

疑问句宾语前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状语后句

毋自辱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

以德报怨,何如?

疑问句宾语前置

事君数,斯辱矣

被动句

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jīn)而不争    人焉sòu)哉   B.友便辟piánpì 仁者能hào)人

C.友便侫piánnìng 事君shuò    D.善dǎo)之  wù)自辱也

答案:CA廋(sōu),B辟(bì),毋(wú)】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小人而不周(团结)        君子而不争庄重自持

B.观其所(经历)            人焉哉(隐藏)

C.群居终日,言不义(等到)  友直,友(谅解)

D.友便辟,友善柔(谄媚逢迎)  友便辟,友善柔(和善温顺)

答案:BA比:勾结;C及:涉及,谅:诚信;D善柔:假装和善】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友便侫,损矣(巧言善辩)    君子而不争夸耀

B.躬自厚而薄于人(责任)    君子不以言人(选用)

C.不以人言(拒绝)          事君,斯辱矣(频繁无度)

D.忠告而善之(传道)        君子以文友(结交)

答案:CA矜:庄重自持;C责:要求; D道:劝导】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君子不言举人/ 君子文会友    B.观过,知仁矣/ 朋友数,疏矣

C人之过也,各其党/ 躬自厚而薄责  D.人过也,各于其党/ 久而敬

答案:BA介词,因为/介词,用,拿;B连词,那么,就;C,介词,被/介词,对;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廋哉   毋自辱     朋友数,斯疏      观过,斯知仁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D①疑问代词,哪里,②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语气;③④语气助词,表肯定,了

6.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君子周而不比                          B.君子矜而不争 

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D.忠告而善道之

答案:D D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转折】

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C.忠告而善道之                     D.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答案:C 【“道”通“导”,劝导。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B.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C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           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答案:A

五、语段阅读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224

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言论可取就选用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侍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

2.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这交友之道。

答:(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适度交往,保持距离; 5忠告善道,适可而止

3.请你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六、名句背诵检测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七、探究

1、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前两章都涉及了交友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

答: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忠言相劝,适可而止,不听就作罢。

2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答: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方式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2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争”,告诫人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照孔子的这些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会与时代精神相悖吗?

答:不会与时代精神相悖。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孔子这种人格期待,无论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启迪意义的。

3、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都进行交往。而且他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

答:(1)我赞成孔子的交往观。

2)当今社会需要和谐,为了使交往者之间有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必须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

3)但在交往中还是应该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不能把交往活动变成结党营私的活动,因此要选择交往对象,适中交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