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013-03-05 23:07:38)
标签:

新疆文化

新疆历史

古西域

罗布荒原

古人类

分类: 鬼话旅游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为3800多年前,罗布荒原小河墓地的美女复原图。


       
      

鬼话寥寥:

几年前,老鬼翻阅了《新疆史纲》、《新疆简史》和乌市、吐鲁番、哈密以及南北疆多地的有关资料,尝试着还原古代西域一些地方人们的生活状貌——好奇心使然。

也许有不足,也许有错讹,但老鬼尝试了。今且挂出,供朋友们欣赏,也望方家指正……

                                                老  鬼  2013年3月5日 23点21分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春日的一个早晨,在一个烟波浩淼的大湖之畔,透过茂密而嫩绿的胡杨林和红柳、芦苇丛,隐现着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显然是在女首领的安排下,分别在紧张地忙碌着。这些人长相很奇特,鼻梁挺直有的还带鹰钩,眼窝深凹眼睛大而有神,面庞狭长,皮肤白皙,头发或者棕黄,或者亚麻,还有黑色。他们身披本色而宽松的粗织羊毛方斗篷,上用骨针别住,中有粗毛腰布在腹前打结系起,脚下是一双毛翻在外的牛皮或猞猁皮短靴,男穿粗毛过膝短裤,女着短裙,别看织做工艺都很粗糙,但衣裙的下摆多有穗饰,腰间、手腕、脖子上,彩石的、玉石的、青铜的佩饰时不时发出悦耳的响声,人也就显得格外健美而别具风韵。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片为小河墓地等古迹出土的服饰、典型的帽饰、羊毛女靴。裙子很漂亮,下摆也如现在时尚的流苏呢。
     

 

他们或乘独木舟在大湖中和纵横交错的河汊中,用尖硬的木鱼叉捕鱼;或在岸边用粗重的青铜斧或石斧,修造用整棵胡杨树凿成的独木舟,还有木盆、木桶;年纪略长者在阳光下用竖木织机编织毛布,或趴在地上擀制毛毡;身强力壮者在森林间、草莽中用弓箭、投枪捕猎野鹿、羚羊;还有的呢,腰间挂着编织精美的小草篓,在一些无垄无沟、与草滩看不出有多大区别的“田地”里,用石、木农具翻地,种谷子和麦子——这可是中国最早种植的麦子呐!圈栏里,碧野中,羊群、牛群在悠闲地甩着尾巴;艳阳下,和风吹过,男人的尖顶、女人的圆顶毡帽上,红丝饰、鸟羽毛微微摇曳,令人惬意。粗犷的歌声飘荡在绿丛中、湖面上。岸边,糊着泥巴的草屋或绷着牛皮的木屋上空,炊烟袅袅……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为三、四千年前服饰,非常漂亮!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为3800余年前,小河墓地女尸及其美女复原图。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片是3800前孔雀河下游铁板河三角洲出土的美女及生前复原图,五官很美丽!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这是神奇而又神秘的楼兰故城佛塔遗址。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小河墓地出土34千年前古尸——被称为“千年微笑”的美女。她的帽饰、服饰都比较具有代表性。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片为著名的小河墓地,整个墓地犹如插满筷子的馒头,多棱形的上粗下细的木柱可能象征男根,桨形立  

柱则象征女阴组成了小河墓地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景观。

 

这就是约4千年前,天山南麓的原始欧罗巴人一个氏族群体,生活情景的大体再现,他们身边的那座大湖,被后世人称为——罗布泊。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图片为三、四千年前男士服装。现在看起来,图案花色也很流行呐!

 

 

又过了1千年后,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一群女子嘻笑着到清澈的小河边汲水,每人手里提着精心绘制着各种几何纹样图案的彩陶罐。她们身上的羊毛衣,已是轻薄如纱的斜纹衣料,细密而毛纱染得五彩缤纷,纺织出精美图案,再佩戴上玉石、玛瑙、青铜、骨料,还有来自东南沿海的海菊贝磨成珠子做成的首饰,煞是好看!依山傍水处是这支人群的村落。羊群,还有一些牛、马、驴,当然少不了还有狗,在村前村后游荡。田野里,麦子、谷子、青稞、黍子、豆子,还有葡萄、苜蓿等等,一片丰收景象。人们腰间佩有精心打制的青铜刀,显得越发威风、雄悍。木耜、木碗、石刀、石制磨谷器、青铜斧、玉斧、彩陶器具等等的大量使用,标示着家庭手工业地位的显著,初级商品交换已具备了规模。氏族公社日渐解体,等级高的人家里,已有了来自中原的漆器、铜镜,他们身上还时不时穿着丝织物的衣裳——那时候,正是这里的玉石滚滚东去,而中原的特产源源西来的“玉石之路”时代。

而天山以北辽阔的草原上,却仍多是游牧部族的活动领域,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别一番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3千年前,遍及天山南北的彩陶,多受到甘肃彩陶风格影响,而巴里坤一带出土的铜鍑、铜刀,却又有着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四千年前古西域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铜鍑,土陶。哈密地区出土文物




 

                            201335日修改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