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博斯腾湖的《鸿雁》之歌!

标签:
爱在中国行博湖县博斯腾湖老毕讲故事旅行/见闻鸿雁和硕特蒙古人 |
分类: 鬼话旅游 |
嗨,当老鬼意外得知,《鸿雁》这首古老的歌曲,竟然是诞生在博湖县,竟然是博斯腾湖畔的和硕特蒙古人,数百年来,一代代传唱到今天的,心中那惊异,那狂喜,是无法用任何方式表达的……
信不信由你了,《鸿雁》这首歌,是老鬼许多年来,不仅学会唱了,而且能把4段歌词从头唱到尾的唯一一首歌!
就因为看电视连续剧《东归英雄》,老鬼一下子可就被额尔古纳乐队演唱的《鸿雁》,紧紧抓住了;而正因为《鸿雁》,老鬼接连看了好几遍《东归英雄》……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走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可惜,在纸上表现不出《鸿雁》的乐章来。但是您肯定听过《鸿雁》那舒缓、苍凉而又透着淡淡忧伤的动人旋律吧?跟您说吧,到今天为止,不管走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鸿雁》这个曲调,老鬼都会立马身不由己地迈不动腿,走不开步,一定要停下来,跟着哼唱,直到乐曲奏完,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去。
而看到上面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歌词,您又会想到什么呢?
今年,恰好是蒙古东归英雄回归祖国240周年!
1771年那次悲壮的回归历程,惊天地泣鬼神 ,在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地增加了绚丽的一笔。
可是您知道吗?东归英雄的队伍中,有着一支曾在历史舞台上活跃异常的蒙古部落——和硕特部落的众多成员。从1628年的西迁伏尔加河到1771年的回归祖国,和硕特人,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话实说,因为刚听到《鸿雁》这首歌儿的时候,只知道这是额尔古纳乐队演唱的,老鬼顺理成章把《鸿雁》,给当成了成吉思汗故乡那一带流传的蒙古民歌。因为“一代天骄”锤炼、凝聚而成的蒙古人的人群聚落,就是千百年来,一步步艰难曲折地走到了今天的。
嗯,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漂泊、迁徙的历史。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个认知是:230万年前那具被欧洲学者命名为“罗西”的雌性古猿化石——她是人类共同母亲。她的后代,进化为原始人类。后来,原本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的人类祖先,分成三支。一支向着北方偏西不断走下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欧罗巴血缘人群;另一支朝着东北方,迎着太阳大踏步迁徙,演变成为我们所属的人类群体——蒙古利亚血缘人群;而依然留下并慢慢扩展到非洲全境的,成为另一支人类大群体——尼格罗血缘人群。
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据信是两万多年前,从阿尔泰山出发,迁徙到他们现在生存的地方去的。他们,属于黄皮肤的蒙古人群;而生活在澳洲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据知是从非洲大陆,漂泊到了澳洲大陆。他们,原属于黑皮肤人群……
这么说吧,没有古往今来的人类大小迁徙,没有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远方崇拜”意识,没有一支支人群聚落在漂泊迁徙过程中的激烈碰撞、理性交流、自然融汇、凝聚强大……哪儿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今天呢?
灾荒、瘟疫、战争、动乱……以及地球上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风诡云谲变幻,都是人类群体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的无奈选择。
而探索、发现、考察、追寻……更多土地的拥有,更多财富的取得,更多科技成果的收获,更多未知世界的认知,也都是人类群体或者历尽生死考验的个人,选择漂泊流浪的理由……
歌声中,老鬼在想象着千百年前,贝加尔湖的水草丰美,乌梁素海、呼伦湖的阳光灿烂,黄河、鄂尔浑河的汹涌波涛,赛里木湖的鲜花盛开……
这些风水宝地,都曾经是他们“北方的家乡”。
乐曲中,老鬼闭上了眼睛,看到了从兴安岭到乌拉尔山又回到天山,驼马背上骑乘着雄健壮士、妇孺老弱的漫漫长队,烟尘滚滚中勒勒车艰苦卓绝的跋山涉水;看到了亚欧大草原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沙场秋点兵”,看到了西迁东归,剽悍蒙古汉子坚忍不拔而桀骜不驯的雄健行列……
“无情未必真豪杰”。从不忘记自己根系所在,才是真性情!
可以说,没有千百年来已经无可计数的流浪漂泊,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令人钦佩的和硕特蒙古人!
老鬼兴奋而惊讶,回答是惊人的一致:就是在我们的先人,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的前后……
“因物起兴”,尤其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士,为表达某种意愿或情感,含蓄地借一种或多种事物,优美传情达意的民间文学手段。在《鸿雁》歌曲中,和硕特人巧妙地借助于鸿雁的“北归还”,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愁肠百结、眷恋故土、立志回归而矢志不移的真情实感,令人惊艳而震撼。
哈哈,非常幸运,我们,“江南文化工作室”一行9人采风在博湖,如愿以偿地访问了县里的“和硕特部传统文化传承中心”。
“灰色的小鸿雁,
在芦苇湖里游荡。
淳朴的兄弟姐妹来到我家,
和我们一起聚会、歌唱。
白色的小鸿雁,
在查斯图湖上游飞翔。
善良的兄弟姐妹来到我家,欢欢乐乐地聚会、歌唱……”
可以说,一开始老鬼满脑袋瓜子,都是雾水喽!咋回事儿,一首深切思乡的震人心魄歌曲,怎么一下子就给唱成了反映和硕特人热情待客的欢乐歌曲了呢?
嘿,这些唱歌的老人们,全都笑而不答……
哈哈,鬼脑子转来转去,老鬼终于恍然大悟了!
已经实现定居半定居200余年了的和硕特人,早已结束了漂泊迁徙的流浪生涯。特别是共和国建国62年以来,世代定居在博大而壮阔的博斯腾湖畔——北方家乡,和硕特人的生产生活状貌,更是发生了老祖先梦寐以求千百年而不得的巨大变化。
正如一位汉子所言:“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挣的钱成几倍地增多,我们还要啥呢……”
历尽了人间疾苦的和硕特人,最知道感恩戴德,最知道“知足者常乐”……当这支血性人群因自己的豁达、乐天,为了自己安定、幸福的今天而“酒喝干,再斟满”的时候,是不会忘记能跟他同甘共苦的朋友们的。那么,为什么不“今夜不醉不还”呢?为什么不敞开大门,请“善良的兄弟姐妹来到我家,欢欢乐乐地聚会、歌唱”呢!
没必要穷追根底,一定要水落石出地问清楚《鸿雁》歌词的何时发生变化了吧?
啊,老鬼看到,烟波浩渺的博斯腾湖畔,鸿雁,在腾飞……
2011年11月1日
18点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