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石头文化之海(上)

标签:
爱在中国行老鬼情感旅游文化新疆旅游阿尔泰山 |
分类: 老鬼行踪 |
鬼话寥寥:
可可托海——石头文化之“海”(上)
那是5月下旬端午节前的一个早上,新疆电视台《丝路新发现》栏目的编导马丽,打来了电话:“ 毕老师,您这会儿在家不出门吧?太好了,我给你送碟去!”老鬼慌忙问还有什么别的“幺蛾子”没有。马丽赶紧回答:“没有没有,就是送碟!”哼哼,谁知道呢……
门铃一响,果不出所料——马丽在前,手提着摄像机。后面跟着牛高马大的杜永刚,肩膀扛着三盏照明灯,另一手提着三脚架。
唉,又一次突然袭击、简直形同“入室绑架”的采访活动,就这样开始喽!人家还给老鬼拎来了一箱儿品牌粽子,说是提前预祝端午快乐,把老鬼想冲他俩骂大街的鬼嘴巴,给塞住、堵上啦……
老鬼一脑门子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俩折腾着安装停当摄像机、照明灯。马丽回过身来,劈头就是一句:“毕老师,今天请您谈谈奇石。”
哎哟俺的娘吔,提前不打招呼,张嘴就要说什么“奇石”,这不是强人所难吗!马丽甜言蜜语:“您肯定能说,您什么不知道呀!”
这个鬼女子哟!老鬼只好乖乖就范。略微沉吟一会儿,也就侃侃而谈了起来。嘿嘿,因为老鬼不仅见过昆仑美玉、天山美玉,见过哈密、鄯善的 “满汉全席”奇石、风凌石,还有博乐的“眼睛石”、奇台的硅化木……还刚从——可可托海,回来。
老鬼都谈了些什么,忘了。反正俩人心满意足而去了。只有一句话老鬼记得非常清楚:“看了新疆的石头,天下就再没有石头了!”
那句话那么胸有成竹,也因为老鬼刚从可可托海,回来。
可可托海,是老鬼多年的一个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况不理想的时候,要想去喀纳斯湖,富蕴县几乎是必须过夜之地。但老鬼每次一觉醒来,统统直奔了布尔津、喀纳斯,而从没机会进入可可托海,尽管富蕴县城离那里只有53公里的距离。
而老鬼倒是早早就知道,可可托海本与“海”无关,哈萨克语,它是“绿色丛林”之意;而蒙古语呢,是“蓝色港湾”。都挺吉祥的。
2009年5月16日,可可托海之梦终于要圆了,但是因为在裕民县开研讨会耽误了时间,进了可可托海景区的钟山宾馆,已是午夜2点20分喽,眼前早已一片漆黑——唉,可可托海,你到底是何样容颜?真叫做千呼万唤,还是不肯出来……
呵呵,看见了,看见了!天亮就出发,一会儿乘坐着景区的环保车,一会儿又徒步在羊群中草野上,纯净碧透的小河溪流、茂密葱郁的原始混交林、高大杉林间硕大的“蚁穴山”、枝叶上活泼的小松鼠、点点毡房、袅袅炊烟……不紧不慢地向一脸疲惫的我们,展示着可可托海的娇美真容。欣喜到家,老鬼嘶哑着嗓子,放声唱起了歌儿。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哪位语言大师,还能吹牛说,他会用何等样美妙无双的语言,把可可托海佳境,描绘得精准到位而令人满意呢?
“飞来峰”、“神钟山”、“洪泰吉峰”、“骆驼峰”……是一座座形态各异山峰的名字。其实,老鬼总觉得这些名字,都有丝丝缕缕让人感到并不怎么称心的地方。
哟,难道这座座山峰,都几乎是一整块一整块花岗岩大石头,而且千姿百态吗?这可真是奇了怪啦!大自然这个“老顽童”一高兴,“行为艺术”端的是了得喽!老鬼的头,从此扬得高高,眼睛只顾看那些“大石头”,而顾不上看那条天下闻名的西流又北流、一直流到北冰洋的著名河流了——尽管可可托海,就是这条名叫“额尔齐斯”的大河源头……
导游说,久享大名的“神钟山”,就在前面了。嗯,在此之前,老鬼多次见到过“神钟山”的照片。但今天才知道,从其侧面看,神钟山却又是“圣象山”:一头高耸入云的巨象,横亘在你的眼前,那条长长的象鼻子,好像正伸到额河水中,畅饮不休。同行的佛学家、历史学家陈世良教授在山前兴奋地指指画画:“神钟山、圣象山,附近如果再能找到一尊‘菩萨山’、‘佛山’,那可就太棒了……”
在“额河第一桥”阿米尔萨拉桥上,凄美的哈萨克民间传说,令人驻足慨叹;而到了洪泰吉峰下白花盛开的山楂林中,同样动人的神话故事,让人流连难舍。这些以山为题的传说故事,在给我们传递着怎样的远古信息?这里以哈萨克人居多的24个民族的居民,又了解了多少这些山间的奥秘呢?
大家都情不自禁疯疯癫癫了起来。李颖超、赵剑尘并成一排,妖模怪样地秀起了“大尾羊步”:慢慢腾腾扭动着身子美滋滋儿地齐步走,屁股扭得格外夸张。老鬼见状高喊了一声“你俩真是‘马叉虫’呀!”【注】情不自禁地跟了上去也秀起来、扭起来。
景区导游员刘萍不甘寂寞,冲着老鬼撂了一句:“毕老师,看你走得挺快的。咱俩比比谁更快呀?”
好呗!一声令下,一个23岁的丫头片子,一个63岁的糟老头子,在坦平的水泥路上比赛了起来。约莫走了3、4百米,刘萍涨红着脸叫道:“好了……不——比了……咱俩……走、走得一样……快!”老鬼得意:“一样快,没错。可你喘了,老鬼没喘。哈哈!”众人开怀。
人说“喜极而泣”,咱今儿个算得上是喜极而“癫”啦!
欢喜,从何来;疯癫,又从何而来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