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龍樹生
龍樹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8
  • 关注人气: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菊花茶·青梅子

(2010-03-27 01:54:02)
标签:

苏泓月

乌镇

随笔

文化

    我在薄雾袅袅的黎明醒来,听着吱呀一声,将砺壳窗推开,映入眼底是一道窄长宁静的水面,水烟腾挪中洇化了远处的风景。空气是清透微寒的,转身披起晨衣,习惯性走向书桌,昨晚未喝完的一碗茶汤搁在木托盘中,盈盈地泛着青绿的光,碗底三两片青黄花瓣兀自沉淀,它们还在睡着,我却真的醒了么?

    我身在何处,在何时,彼时有些恍惚。抬头望着水阁天花板上的藤编吊灯,方正之中藏着手艺人的拙趣,白墙露出乌漆梁柱的半剖圆面,木制电话机端坐在床头柜上,那儿还有着一只小巧的纸袋,打开它,几枚圆鼓鼓的小白菊花蹦跳出来。原来春梦沉着,一觉醒来,我竟忘了自己昨日一番飞机、长途汽车和摆渡船的颠簸,已安然暂时停泊在乌镇,西市河畔。

    这圆鼓鼓的小白菊花是乌镇民宿的欢迎茶,记得房东阿姨笑咪咪捧着茶包进来说:“尝尝吧!我们的菊花茶很好的!”劳累不堪的我于是提壶烧水,热热地冲了一壶之后,又热热洗了个澡,囫囵喝下便就着暖和气钻入厚厚的棉被,不管今夕何夕,有事无事,明日再上朝。

    乌镇,我终于躺在你的怀里了,枕着绵延数公里的西市河,在满室芬芳的菊花香里安然沉睡。

    冷却的茶壶此时像个寡言的仕女婷立在书桌上,渐渐醒神的我方才细细端详,谁说泡菊花茶必须是透明的玻璃壶加玻璃杯?这把瓷制的壶釉面细白,青花素雅,细笔精绘山水,轻微淡远,样子却是落落大方的圆直筒,平肩,圆口,嵌平盖,圆形桥钮,弯弯的竹结提把穿过来,用着甚至是简便,配两只阔口青花瓷杯,看着就悦心。

    且让我酣畅喝透一道,再出门去!

    不用加冰糖,小白菊花经高温泡开之后,留足够时间在壶里舒展,再掀开壶盖看去,似娉婷少女初长成,一朵朵绽放水中,汤色微黄带青,恬然的菊花香气自壶中悠悠溢出,不禁闭上眼睛深深吸去,还能闻得淡淡的青草芳香和隐约的甜。

    缓缓倒入杯中,握在手心,人有些微微薰醉,窗外是一个小小的码头,载着鱼鹰的船只摇晃而过,我突然觉得这水阁也像一条船,载着我晃悠悠的心旌,来到这氤氲杯底,内里洁白光亮的瓷杯衬着清澈透亮的茶汤,微微泛起波澜,波澜之中有玲珑的花瓣,这花瓣也像一条条游动的小船,载我到遗忘光阴的地方。

    两杯落胃,甘苦自知,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好茶?小苦微甘即好茶!”这茶便是了。

    简单梳洗过后,踩着窄窄的木楼梯下楼,旧时深闺小姐难怪不得不轻易下楼,我这傻憨憨的UGG毛靴都得当十二分心,可想深闺小姐们都是颤巍巍的三寸金莲,一步步扶着栏杆,一路走下来的艰辛。房东阿叔已经准备好我的早点,走进厅堂,坐在八仙桌前一看,呀,茶盏中一汪碧清,鲜泡的菊花茶已沏妥,虽然昨晚我在餐单上的现磨咖啡画了勾,眼看定胜糕、萝卜响毛豆、双面煎的荷包蛋一一上桌,大好的清晨,岂能让浓郁的咖啡冲走这湿漉漉、清泠泠的水乡味道?

    再喝一杯菊花茶,彻底润透我久居北方的肠胃!

    这清晨是懒散无争的,踩着朝露浸湿的青石路,人有种说不出的安逸。西栅的街巷又深又窄,小桥密集,我想起南京有个地方叫三步两桥,形容这里倒十分合适。放生桥、定升桥、雨读桥、福安桥……多而不乱,此起彼伏的桥洞,各有各的景致,从桥洞里看对岸,错落的水阁连着黑瓦白墙,自成一副镜面图画,每一步都精致得叫人惊叹。

    停停走走,兜兜转转,不知经过多少家茶馆,家家门前旗帜飘扬,随便选一家进去都好。到了下午,软糯的评弹断断续续由里面飘出来,是《梅亭相会》?是《淑英夜思》?愿闻其音,不究其详。听着婉转的唱腔,只是觉得亲切熟悉,一句句慢慢唱来,不紧不赶,珠联璧合的琵琶在手中随意地弹着,阿公阿婆吃着香酥的姑嫂饼、糯滑的青团子、松软的定胜糕,喝着茶,阳光地从窗外斜斜洒进来,他们轻轻耳语,闲聊着家长里短,好日子,坏日子,大半生的辰光在笑言中、在丝弦中、在温柔的菊花茶汤中消磨了。

    西市河的流水太安静,乌镇的青石路藏着太多灵秀,马头墙和细细长长的柳丝看起来太多情,唯有不浓不烈的菊花茶衬它们刚刚好。武夷的岩茶,介绿红两茶之间,醇厚馥郁苍劲,衬它的奇峰幽谷险壑;祁门的红茶,色艳奇香若兰花,衬它的云深雾绕山林地;明朗的一旗一枪被沸水高冲,根根傲然竖立,鲜翠欲滴,是峨嵋的竹叶青……八方山水养八方人,也养出茶与茶各自不同的灵性。这里分明是浙水一带,为何这里的菊花叫杭白菊呢?茶馆的老人说这是过去茶商们的计谋,故意把白菊产地说成是杭州的西子湖畔,这样便保护住了自己货源,而让前往杭州的对手扑空,不管真实与否,这“虚晃一枪”的故事听来却是十分有趣。

    街巷深处有“乌青梅号”,招牌古朴简洁,我猜是因为乌镇曾多年分乌、青两镇,后来合二为一直到今天,这家的梅子在此地又做出名头,故起了这个直白了当的名字。铺子不大,大大小小的玻璃瓶罐齐齐摆了一柜子,像极小时候家门口的糖果铺,里面只是放的不是糖果,而是各种梅子制品,试尝一尝,最心水的还是青梅与乌梅,乌梅酸甜,湿度和润度刚好,青梅甘脆,色泽光亮可人,这里还有温热暖胃的乌梅茶和冰洌凉爽的青梅茶,供不同喜好的人们品赏。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稍带些青梅回民宿的路上,我不禁吟起这句,脚步轻轻,怕惊扰了小街的寂静。无人同行,不免有些清冷寂寞,但这寂寞有些甜丝丝的,是夹着树木清香的微风令我沁然,还是和熙的暖阳抚平我曾经焦躁不安的情绪,抑或是这天因为浸润在散风清热的菊花茶里,内心格外柔软平顺。李时珍说这茶是神仙喝的,先秦的康风子,魏晋的朱孺子皆服菊成仙,传说就当传说来相信,真实的情形我猜恐怕是,因为常服菊花能通顺肠胃,身轻如燕后,人会飘飘欲仙吧!

    回到我的房间,拾一颗浑圆饱满的青梅与圆鼓鼓的小白菊一起放入青花瓷壶中,浇上沸水,莹润脆爽的青梅此时遇见娇小玲珑的白菊,一个活泼奔放,一个娴雅含羞,互相碰撞出如糖似蜜的甘美味道,中间夹着些青涩、微酸,像一脉鲜活的涌泉。一杯入喉,似瞬间打开我心里的光阴秘密通道,直穿越到那一年山花烂漫,我一袭布裙拾阶而上,遇见他,记得当时年纪小,他爱谈天我爱笑。

    这是我千萦万絮的江南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