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龍樹生
龍樹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8
  • 关注人气: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2009-03-28 15:23:55)
标签:

陈梦涵

建筑

设计

美食

surface

人天生就是吃喝拉撒的动物,但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知道吃什么和怎么吃。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吃中餐如果在上海,总得去一趟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朴素的店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擀面的擀面,包馅的包馅,煎包子的煎包子,排队的排队,收钱的收钱,地道的上海大众小吃,只是你得眼尖手快,不然包子进嘴的时间要比会抢座位会排队的那些食客长很多。要是进了讲究的雅厅,有烛台、古典音乐和衣着笔挺的侍应生,那中餐就是另一种味道了,曼哈顿Mr.Chow(周英华先生的餐厅)的台面上,装在特别定制的盘子里的每一道菜似乎都带着一种激昂抖擞的大户气场,让你不由自主控制五秒钟,想想用什么姿态张嘴才最匹配盘中物。

    但在伦敦的Inamo的餐厅,你完全可以甩开袖子,那里既有平民餐馆的随意轻松,又有上流餐厅的贴心服务与精致氛围。与众不同的是,你可以像搭配菜式一样自由选择就餐环境,换句话说,随你的心情为你的菜品换“新装”,通过桌面的电子触摸屏,自由调节你所喜欢的桌面风格,这些可任意变换的桌面风格经由头顶上方一台投影机投射完成,它还可以投射出菜单,和1:1大小的逼真菜色,你还能边吃饭边玩游戏,浏览本地信息,并预约出租车!这么出色的餐厅由Blacksheep设计公司创作完成,坐在餐厅里,你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当然更加令你眼花缭乱的还有它丰富的菜式。

    Inamo餐厅里除了中餐,还有日本餐及泰餐,将东方各种美食混搭在一起享用也是件其妙无比的事,你可以用日本清酒配中式石榴鸭,再来份泰式红咖喱饭,主厨Alexander Ziverts以世界级的料理经验和非凡手法为你贡献出一道道富含创意的菜品,菜单也会视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坐在Inamo餐厅里,你只需要点一点桌面的触摸屏,就能令味觉和视觉一起来场快乐又刺激的旅行。

    既然吃喝的花样能用高科技手段变得高明又有趣,那么想体会奇妙的原始感,带上信用卡去奥克兰吧!

    按原计划在2008年12月8号完工的金色树屋Yellow Treehouse正在一棵40米高、直径1米70的大树上等着你,你不用像猴子似的两腿一蹭窜上去,实际上对于一个进化成功的人来讲,也没那个本事,有一条6米长的盘旋走廊供你进入。野人就不用去喝咖啡了,因为他们没法埋单,它只接待来自各个都会的文明客,无恐高症的人可以上树尝尝正宗的新西兰咖啡和美食,味道在其次,想去的人都是懂得享受的生活艺术家。

    金色树屋由太平洋环境建筑师事务所(Pacific Environments Architects)设计,从外表看就像一只大椰壳,也像一只大海螺。它离地面10米,宽10米,高12米,完全木结构以螺旋式排列构成,它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要找棵年长、健康的大树,然后借鉴鲁班造伞,用精确切割、弯曲后的木材根据上下变化的结构一层层搭起来就行了,从效果图上看,它的骨架确实像一把撑开的伞,弯曲的片状结构用胶合松木板制作,缝隙的连接都选用坚实的杨木,通道的栏杆以红木制成,丙烯酸塑料布覆盖的顶部用于防雨防雪。

    阳光会透过伞骨状的缝隙照进来,在树上享受一个下午的时光想来一定惬意美好,谁用这么玄妙的地方做商务会谈那真是脑子进水了,在这地方吃什么显然已经不那么重要,哪怕厨师的技艺平平,你也不会因此不快,只要坐在树上,抬头看看树冠和蓝天,低头看看草地和山坡,四周是树群和飞鸟,你的味蕾自然变得不那么敏感,喝杯清水都感到天人合一。

    它热烈欢迎闲着没事的客人,在那里有可容纳18个座位以及若干服务员的舒适的吧间,又有先进的照明设备和放映机,还可以欣赏峡谷美景,有溪流在不远处潺潺作响,当然树屋里不能布设上下水管,它的厨房和洗手间都在地面上。

    树屋并不是奥克兰艺术家们的独创,从俄罗斯、澳大利亚到印度,世界各地都有这玩意儿,在离新西兰南岛的海边小镇凯库拉(Kaikora)附近的Hapuku Lodge,像这样离地10米的树屋有5座!在那里你能享受到奢华的温泉浴、壁炉和取暖地板。只是金色树屋的设计极具创新意识,用先锋设计形容它有些不入流,它也不能被归到原生态设计一类,它只能算做设计师与艺术家们玩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作品,只有你去了,这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与味觉有关的惊奇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