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揣子《超好玩的幸福心理学》选图08

(2012-01-13 17:11:00)
标签:

长弓手

皮揣子

绘本

六格漫画

心理学

文化

分类: 皮揣子的心理学漫画

    半年以来一直在做的皮揣子心理学系列绘本漫画终于完稿!《超好玩的幸福心理学》是一套两本书的其中之一。全书都采用一半文字一半六格漫画的形式,皮揣子猫跑遍全场!文字部分作者是美女心理学家杜晗绮。两本书抢先在皮揣子的甜品屋 http://pczcat.taobao.com/ 同时上市作者签名版~~~

 

学会定期清空,不做囤积狂(空杯心态)

http://s4/orignal/4d25b702tb663fca1c7b3&690

    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收藏和囤积一些自己并不会经常使用的东西。比如有人喜欢收集瓶子、饼干盒等,觉得以后可能有用。但事实上瓶子累积越来越多,却极少会用到,反倒侵占很多空间。还有人喜欢捡东捡西,有用的没用的都喜欢收起来,把家里塞得满满当当。这种行为是心理学中强迫性囤积症的表现。
    不制止囤积的习惯,囤积狂人的生活空间会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也会更容易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其实除了生活中的囤积习惯外,人们的心理上也有囤积的习惯。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处事方式,即使面对新状况,人们也会习惯性套用之前的处事方式。但是之前好用的方法未必适合现在,如果不懂得放手现有的,就无法有改进的空间。
    人们喜欢囤积的习惯还可以从沟通中看出来。说话很容易,但沟通很难。两个人看似在交谈,却是在自说自话。这是因为两个人在交谈之前就对对方有了预设的想法,以为自己了解他人。因为大脑中填满了预设的想法,这时候即使对方有了新的信息传达,也是没有空间来吸收的。只有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对方的信息才能进来,也就是保持“空杯心态”。
    关于空杯心态有一个禅宗故事: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客人特地来向他问禅,这位客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客人困惑地问南隐:“已经满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倒?”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人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发现之旅。空杯心态是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不去妄加评判;对于与自己所思所想有差异的不去排斥,而是接纳、包容各种可能性。

 

叫人起床常见的错误方式

http://s1/orignal/4d25b702tb663fca1ae40&690

●带着火气冲进房间,大吼“七点了,还不快起?!”——要知道,留恋被窝里的温度,留恋潜意识梦境,是人的共性,带有“到点还睡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性的叫醒行为、语言,很容易把人的睡眠安全感夺走,加上大噪音的惊醒,足以摧毁一个人幸福的早晨。
●毫不犹豫掀开对方的被子——这种方式不仅严重摧毁对方的睡眠安全,而且温度的瞬间变化,会袭击到神经系统,就算对方“嗖”地坐起来,四肢也是僵硬的。
●粗暴、用力拍对方的身体——叫醒时,碰触对方的身体,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极具杀伤力的,人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对于突然袭击,除了会吓一跳外,还会反击。
●反复唠叨不断地叫醒方式——有些人会使用过5分钟叫一次的方式叫醒,这看似是给了对方一些“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对方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叫醒所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来。
●生活噪音叫醒——有些人不会特意去叫醒别人,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故意制造的噪音来叫醒别人,比如走路时的拖鞋声、洗脸刷牙声、脸盆摩擦声、说话声等,这种方式虽然不会惊醒梦中人,但会让人感觉极度反感,因为在切换启动的过程中,脑部的工作不断被噪音打断,不能在安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导致烦躁的醒来,以及充满“起床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