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来一直在做的皮揣子心理学系列绘本漫画终于完稿!《超好玩的职场心理学》是一套两本书的其中之一。全书都采用一半文字一半六格漫画的形式,皮揣子猫跑遍全场!文字部分作者是美女心理学家杜晗绮。十一月份两本书将同时上市~~~那么这段时间我会陆续放上全部内容的20%给大家先睹为快。
对别人好,会让我们更喜欢对方(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http://s7/orignal/4d25b702tb0b56ff15896&690
当我们喜欢一些人时,我们会以友好、热情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好感;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些人,会不自觉的冷落他们。但是当我们帮助一个人时,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我们会更喜欢被我们帮助的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经运用这一智慧来作为他的政治策略。在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州的参议员时,一位议员同事非常不喜欢他,经常在政治上与他作对。于是富兰克林通过向这位同事借阅藏书,并且在归还书籍时附上一封感谢信的办法,巧妙地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两人从此还发展成为至交。
如果我们帮助了一个人后,发现他极其无礼、惹人厌,那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愚蠢,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跟这样的无赖打交道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在两种认知之间,即认为自己明智,以及帮助了一个无赖之间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且不舒服的感受,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说服自己,他其实没有那么讨厌,甚至是有优点的。事实上,即使品行最糟糕的人身上依然是有闪光点的,而且如果我们有动机去挖掘人与事的最佳方面,即使是一些立场模糊的事实,我们也会倾向于做出正面的解释。
因此,如果我们与同事之间,或者业务伙伴之间有隔阂,不妨让别人帮一个小忙,在求助与感恩的过程中,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度和信任感。
道德优越感要不得(“受害者模式”与“ABC情绪理论”)
http://s16/orignal/4d25b702tb0b56fe453ef&690
习惯性把挫折归因于他人,或者外部环境的思维方式也叫做受害者模式,这样的人善于推卸责任,拒绝成长,而希望世界能够以一种自己期待的方式来运转。并以“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为借口来维持自己道德上的优越感。事实上决定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外界刺激,而是我们如何解释外界事件。
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也就是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譬如说,一个人的策划书被上司否定,这是诱发性事件A。如果他认为被否定的原因是“上司什么都不懂,或者上司有意和我作对,我怀才不遇。”等外界因素,导致的C就会是愤怒、沮丧、敌对。相反,如果这个人的B是“有一方面我没有考虑周全,我还需要多努力,很感谢上司的指点。”等内部激励因素,那么导致的C就是感恩的心态,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当我们决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对事情就有了主控权,这会使我们有动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享受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而受害者模式把一切的主动权都拱手交给别人,认为自己的困境都是外界不公平的结果,自己束手无策。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自己也会陷入挫折的泥沼中,失去斗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