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砚的养护,揭密造假与市场行情

标签:
转载 |
古砚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真可谓“价胜金玉”。因此,砚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砚的特点,养护应从四个方面进行:
http://p9.pstatp.com/large/4e590002e2fbd23c3985
配匣。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丝、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用砚。砚的使用,主要是磨墨。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使用新墨时,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地加力磨墨。佳砚不可用劣质墨,应用质地优良的油烟墨,以免损伤砚面。
洗砚。砚使用后,应及时洗涤,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古人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用砚磨墨后必须用清水洗去砚上的积墨,将砚置于木盆内(不能用水泥盆、瓷盆洗涤,以免碰伤砚),用丝瓜瓤慢慢洗涤,涤去墨垢,又不伤砚,以皂角清水洗砚最佳。然后将洗涤干净的砚取出风干,放于砚匣内。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藏砚。将砚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日晒也易使砚匣干裂。在玩赏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接触金属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http://p1.pstatp.com/large/4b040003411d2c58970e
端砚收藏有几大特点:
首先,从年代上,明清端砚最受推崇,明清两代的雕工精细,纹样繁多,文化气息浓厚,是端砚制作史上的高峰。当然,民国端砚如果是名人所藏,也有一定收藏价值。
其二,老坑最难得,端砚名为四大名砚之首,据考证,端砚的历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间,距今已1600多年。端砚坑口繁多,但砚界最为推崇的则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
其三,端砚讲究石品,著名的有天青、鱼脑冻、青花、蕉叶白、石眼、火捺,不仅细润,且特别发墨。其四,砚贵有铭,身价倍增。清代文人参与制砚、刻铭成为一种风尚,题诗、书法、画像都使端砚成为文人的雅玩。
http://p3.pstatp.com/large/4b05000335aef4a8a05c
目前国内市场上端砚造假主要有几种方式:
第一,以次充好,冒充老坑。一些晚期的不知名的杂坑说是老坑,以卖得高价。
第二,旧砚新铭,冒充名砚。市场上经常有什么带宋东坡、董其昌、纪晓岚铭文的“名砚”出世,但一看书法铭文,书法拙劣,刻工更是惨不忍睹,明显是“旧瓶装新酒”的假货。
第三,以墨染色,冒充端砚。有些本来就是普通的其他杂石,造假者用墨和胶染色,回家一洗马上就会掉色,原形毕露。
第四,克隆砚谱,冒充“谱砚”。按照各种砚谱仿造的假砚,如依照《西清砚谱》仿造的所谓乾隆御砚,目前在市场上都有出现。
目前市场上端砚造假花样繁多,收藏爱好者应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