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利好刺激开门红  绩优蓝筹走慢牛

(2012-05-03 09:14:11)
标签:

转载

利好刺激开门红  绩优蓝筹走慢牛
玖福投资组合

 

    当大盘上攻到2400点,进入前期成交密集区之后,节前两个交易日缩量小跌,显露出整固的迹象。而在五一假期,证监会的工作人员异乎寻常地忙碌,一天一个政策。4月27日,证监会宣布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将降低所有期货交易品种的手续费标准,整体降30%左右;4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4月29日,深交所、上交所发布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月30日,证监会再发利好消息,6月1日起,A股交易相关收费将大幅降低,总体降幅为25%。另外,两只沪深300ETF首募超500亿,场外增量资金将进场,对蓝筹股是个大利好;5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指数为53.3%,比上月略升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回升显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仔细分析这四个利好,其实利好程度还是有限。期货交易费用下调,对期市利好,但对A股实有分流资金的担忧;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前期已经经过讨论,没有更新的举措出台;主板退市制度的推行,对市场是把双刃剑;而A股交易相关收费的降低,主要降的是券商的交易成本,只有其中的过户费对投资者有降低成本的作用,但由于整体费用较低,影响并不大;相反对券商来讲是却是大利好,管理层年让利在30亿元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如此高密度颁出,透露出管理层对市场的一种态度,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同时,市场产生出新的预期,那就是预测后续可能取消红利税,取消或降低印花税。
    此前,资本市场每次下调相关交易费用,都造成了A股大涨。但此次利好程度有限,市场表现相对冷静。“五一节”后首个交易日高开高走,强势上涨,A股五月迎来开门红。上证综指报收2438.44点,涨42.12点,涨幅1.76%,成交1239.75亿元;深成指报收10424.94点,涨244.55点,涨幅2.4%,成交842.4亿元。
    从深成指走势观察,最高10500点,已经非常逼近前期高点10528点;上证指数最高2446点,离前期高点1478点稍微远点。从趋势看,继续延续了前期震荡盘升的格局,且深市有加速的迹象,显露出欲越过前期高点的迹象。从量能上看,沪市成交1240亿元,已经超过了节前1100亿元的量能水平,确认了节后首日向上突破的可靠性,预示着后市有望继续向上拓展空间,突破2月最高点2478点的概率大大增加,后市继续向我之前预测的技术目标位2600点迈进。而作为领先大盘的标志性个股——兴业银行周三上涨1.47%,创出本轮行情的新高,从一个侧面也提示大盘有望越过前期高点。但从本轮行情的运行格局看,一直呈现缓慢的震荡盘升走势,假日期间的几大利好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也表明大盘运行可能以进二退一的格局展开,走得过快时要防范回调风险。
    从热点观察,前期的龙头热点金改概念全线退潮,龙头股浙江东日停牌两个交易日后复牌跌停板,导致金改概念股跌幅居前,好在节前该热点已经出现分化和调整,对大盘影响不大。而由于退市政策的震慑,ST板块全线大跌,约60只ST股跌停。当然不排除有错杀的品种,但政策的倾向非常明显,目前的主流就是蓝筹,所以,资金从绩差股中撤资流入蓝筹股的趋势非常明显。其中节前提醒朋友们特别关注的有色金属板块出现全面活跃,其中西部资源、云南铜业、闽发铝业封死涨停板,同时煤炭、黄金、橡胶等资源类个股全线大涨,成为主力热点。同时,我前期多次分析和看好的地产股出现逐步向上突破的行情,其龙头品种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等均创出本轮行情的新高,并且突破了整理长达两年的大箱体,预示着后市仍有空间。从个股的机会和风险看,结构性调整和分化仍将是主要趋势。

    操作上,预计指数能够利用消息面的利多刺激,在本周进行快速拉升完成对2478点的突破确认。策略上,投资者可利用盘中冲高减持缺乏成长潜力的绩差品种,逢低吸纳并耐心持有具备持续增长潜力的个股。此外,金融改革股依旧值得逢低布局,因为通过此次政府的心声不难发现,后市将会大力推行金融改革创新,有鉴于此,今特掘得一档金改概念龙头,该股目前已回调至强支撑位,缩量企稳迹象明显,短线极有可能迎来二次爆发——点击查看
    交流信箱:
chenjiufu2011@sina.com
    海明执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