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随感

(2007-11-26 14:10:01)
标签:

学习公社

    周日,学生来家求教。我见他面带难色,听其气息,则略不均匀。原来因他工作不太如意,年轻人有些想法本来是很自然的。因此而焦虑抑郁也在所难免。只是很惭愧,学生跟自己这些年了,却未能在他们的成长上帮什么忙。学生安身立命不稳,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自然是不到家的。可我又能帮上什么呢?饭后茶余,捡出苏轼贾宜论》推荐给他。学生读后感慨不少,回去又推荐给同学们,都反映不错。都是人才啊!于是把这篇当年的中学语文课文拿来和大家分享,在复习中重温学生时代的感觉吧!希望读者能读出作者对青年人的中肯建议,我也就不担心和大家一起退行了。
 
贾宜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大意:
(一)自“非才之难”至“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说明贾生不能自用其才。
(二)自“夫君子之所取者远”至“或者其自取也” 说明君子不能待、忍,是自取之罪也。
(三)自“愚观贾生之论”至“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说明贾生非汉文不能用,而是生不能用汉文(生不能被汉文所用)。
(四)自“夫降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至“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说明贾生(不善处穷、自残,正显示其)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五)自“古之人”至“亦谨其所发哉” 说明高世之才(如贾生者)应谨其所发。
 
主旨:说明人君应怜才而用(识、用是人君之职);高才应谨其所发(待、忍是高才之责)。
 
 

学生感言:

 苏轼在《贾宜论中说得好:“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又说:“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这些话可谓灼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理养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