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和券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11-12-23 16:12:31)
标签:

股票

分类: 周贵银观点

众所周知,基金和券商都要靠天吃饭,也包括散户投资者。但是,如今低迷的困境与其说是中国股市在挤泡沫或经济不好,不如说是基金和券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全流通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流通筹码一下子多了2/3,加上后来上市的新股,股市相对于2005年股改之前增长了2-3倍。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企业规模变大了,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就可能下降,市场所能给予的市盈率水平也会随着下降。但企业规模或者市值大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觉得它的问题不是股市不涨的本质,本质是股票整体估值水平太高,二级市场投资回报率低,当投资股票还不如把钱存银行,不如买房时,又有多少人愿意进入股市呢?那么造成股票估值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与券商与基金的短视行为有很大关系。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上市了很多新股,比如中小板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上市了600多家,创业板有360多家,如果加上主板的公司,7年的时间,我们发行了超过1000家公司的新股。而且,这些新股基本上都是高溢价发行,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市的时候,再高于发行价开盘,这个价格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就高的更离谱了。这个还不算,关键是大多数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直线下滑。本来就是高估值上的市,经营再不善,那泡沫就有的挤了。

 

我们都知道,市盈率是投资收回的年限,如果你是产业资本,当你发现按照当前的业绩需要收回投资的年份超过30年、40年甚至50年和60年的时候,你还有必要继续持有下去吗?况且,未来的业绩不仅不可以维持现在的水平,还可能是下滑的,甚至是亏损的,所以,二股东、高管、其他突击入股的产业资本等都纷纷套现,就连大股东都想减持。这样的股市怎么能涨得起来呢?

 

按理说,对于未来经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新企业,市场应该给予低估值并要求很高的投资回报率作为风险补偿,但是我们却给了高估值。是谁造成了这种现象呢?券商的投行和基金为代表的询价机构“罪不容恕”。券商的投行为了获得高发行费用,不惜推波助澜把价格定的很高,而基金等询价机构也不知道是处于什么动机,也给了很高的询价。散户投资者不明就里跟着申购,只要券商和基金在开盘集合竞价的时候高于发行价开盘就算给了申购者一个交代了。但是,当这些新股将来计入指数时,便步入了漫漫熊途。难怪,十年了,上证指数又回到了起点,创业板跌破1000点整数也难以回来了。能好的起来吗?

 

现在行情如此低迷,从3478点到现在,调整了快两年半了。券商的投行为了短期利益,把经纪业务彻底葬送了。基金为了眼前或者某些人的利益,把自己的饭碗弄砸了。长期的股市低迷,让基金的份额大幅度缩水。所以说,券商和基金都不能叫苦连天,石头是自己搬的,也是自己砸的脚,怪不得别人。可怜的是二级市场上无辜的散户。

 

如果,新股发行制度不彻底的根除掉这些毒瘤,中国股市要想搞好,也难的很。

 

公告:应青岛大摩证券专修学校之邀,计划开设《解读价值投资——智慧型投资人的MBA课堂》的高级培训班。具体事宜请于青岛大摩证券专修学校的刘先生联系,联系QQ 105323885;联系电话:188 0531 5022 

博主历史文章推荐

·再持有10年“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公司会如何?

·在中国实行价值投资真的会破产吗?

·银行股的异动给我们传递重大信息

·站在巴菲特角度如何思考家电、白酒和重啤

·中国股市10年来的得与失

·解读价值投资——智慧MB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