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解读近期热点传闻
(2008-08-22 17:21:05)
					
											标签:
																				
                            财经股票价值投资证券收盘评述周贵银信托基金阳光私募杂谈 | 
					
由于预期的利好遭受否定和质疑,周三的报复性反弹成果已经被大部分吞噬。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热议摩根大通的“刺激经济”报告,以及关于大小非减持的新规,可以说这些利好能否兑现对于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笔者就谈谈对这些热点传闻的看法。
 
就二次发售而言,由于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市场可能存在误读。按笔者的理解,二次发售恐怕并非强制性的,而是对于那些希望在大宗交易市场大规模减持,但苦于找不到买家的大小非,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如果是强制性的话,且不论这一机制安排是否合理,单从现实运作来看,若大小非无法接受二次发售所经历的报批、推介、销售等漫长等待期,或者无法就减持价格与券商达成共识,则大小非宁愿在二级市场上以每月不高于1%的比例进行减持。即便这些股份以买家可以接受的价格转让出去了,最终也将回到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那么如果二次发售价格与市场交易价格存在明显差距,则后者被拉低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在笔者看来,大量A股估值明显偏高,是作为实业资本的大小非积极减持的根本动力。根据Wind的统计,目前市净率在4倍以上的股票占到26.1%,市净率在1倍以下的股票却仅有1.2%,而根据我们此前对标普1500指数成份股的统计(6月末数据),市净率在4倍以上的股票占17.3%,市净率在1倍以下的股票多达15.4%。中国石油A股较H股仍有近40%的溢价(周五A股收于13.49元,H股在9.64港元左右),可以说仍有不小的下跌空间。
 
市场普遍认为限制大小非减持将对市场回暖产生积极效果,但就现实操作而言,限制大小非减持是否合理、以何种方式有效化解减持压力等诸多难题都有待解决。目前投资者尚不能寄予过高期待。
 
市场传闻中提及印花税、平准基金等直接刺激市场的利好预期。对此笔者也此怀疑态度。在市场最需要“维稳”政策的奥运前期,这些利好千呼万唤未出来,目前出台的可能性应该是更小了。实际上,在观察到此前印花税调整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后,管理层或许已充分意识到直接刺激市场的政策的局限性,真正能扭转市场趋势的政策还在于市场制度建设与宏观经济形势。我们相信政府在这两方面会有积极动作,以真正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就经济层面而言,笔者相信市场对政府出台政策刺激内需是存在共识的。目前不论美国还是欧盟,都面临经济下滑的风险,7月份出口增速反弹更可能是个“假象”,未来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政府势必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并且通过减税、补贴、取消利息税等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以此来对冲出口下滑给经济带来的拖累。预计在奥运会之后,也就是从下周开始就有望看到一些政策动向。
 
笔者对经济刺激政策同样抱有乐观预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投资者对经济大幅回落风险的担心,使得已处较低估值的市场不至于再下一台阶。不过,投资者仍应理性的看到,相关政策仅仅是降低经济过快减速的风险,经济毕竟是处于下行周期,企业的盈利能力难免受到挤压,特别是在奥运之后仍有能源定价机制需要“闯关”。未来随着电、油、气、水等资源价格的上调,企业将普遍面临成本继续上升的压力。此外,从近期汽车消费税政策调整再到上调煤炭出口关税,已经清晰地表明政府在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也就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性产业的发展与出口,加强环保、节能减排,可以预期,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还将有不少产业与企业经历短期的阵痛。
 
至于传闻中提及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房地产行业目前的调整属于理性回归,完全没有政府救助的必要。
 
综上所述,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与股市表现不必过度悲观,但对大小非减持与经济转型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应有充分的认识,谨慎的操作策略还是十分必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