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星期四 阴 股指再度惨绿
静待形势明朗
油价现在像是坐上了火箭,导致全球被通胀烤的伤痕累累。努力寻找和采用新的可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地球人的头等大事。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要密切关注隐藏在这其中的巨大机会。
观察人士称,隨着亚洲能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环保投资者、养老基金及私人股本管理人士手头有“成堆”的钱,准备投入亚洲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供投资的机会可能仍然难以获得,这一点令人灰心,但该领域将很快迸发生机。
亚洲地区目前的能源消费以每年近30%的速度上升,很少有人怀疑,如果该地区政府不再象目前这样过于倚重传统化石燃料,可持续能源项目将会有利可图,能够提供安全程度可以接受的回报,同时在环保方面也具有吸引力。
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执行董事白朗莹表示:“目前我们处于某种胶着状态。风险相当高的资金正在涌入,但并非那种更高一级的投资方式。”她补充道:“这是典型的亚洲困境:潜力巨大,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具备能够奏效的商业架构。”
生物燃料已经落伍:围绕生物燃料的效率及其对食物供应的潜在破坏作用,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一些亚洲国家政府,特别是印度和泰国,已经表示不希望把粮食作物转化为生物燃料。
在欧洲,由于政府设定的一些目标创造了机遇,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得以蓬勃发展。例如,欧盟就定下了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部能源的20%来自可再生资源的目标。而亚洲高投入的能源抢夺,则显然具有务实和重商主义的一面,因为大型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必须得到尽快的解决。国有能源公司一直避免涉足生物质能发电和小型电站。
许多环保基金一直只能从“差”公司中进行筛选。The
Henderson Industry of the Future
fund投资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比如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尽管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差不多都销往国外。该基金还投资于风力涡轮制造商,如制造风力发电用齿轮的中国高速传动,目前这些公司的市盈率都很高。
Henderson's Future fund经理 Tim
Dieppe表示,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的停滞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的一份报告称,2006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已从2005年的800亿美元攀升至1000亿美元。目前全球发电总量之中只有2%来自可再生能源,但在新投资中所占比例为18%
。该报告指出,美国与欧盟占新投资的70%,但亚洲的比例正“迅速增长”,其中中国占9%,多数是在风力和生物质能领域。
咨询机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s)可再生能源团队的主管本•沃伦表示:“亚洲政府可以向欧洲学习。如果国家电网将保证在25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可再生能源发电厂获取能源的话,你一下子就会获得一个项目,它与其它项目联系在一起,会引起一家寻求安全、丰厚回报的养老基金的兴趣。说到底,要归结于风险和回报情况。”这家咨询机构近期估算,在今后10年内,全球在可更新能源的投资将增长6倍多,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在50个国家进行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这清楚地表明,中国对为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提供能源供应感到担心。在这种经济增长情况下,中国正出现大量拥有汽车和空调的人群。目前中国已制订了在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10%的目标。而很快面临类似问题的印度也订下了2012年前可再生能源达10%的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再生能源与融资部门负责人Eric
Usher表示:“每个国家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但各种压力结合起来,会带来重要的结果。三、四年前,没多少投资者会对此感兴趣,而现在感兴趣的人很多。”
新能源融资的时事通讯显示,一批私人股本基金正在亚洲积极寻找可再生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投资机会。其它方面,由亚洲开发银行支持的亚太碳基金,今年夏季达到了1.5亿美元的规模。
牡丹基金正利用盖茨夫妇提供的1亿美元启动资金,在华推动清洁能源技术。Man
Investment也为其中国甲烷回收基金筹集了逾3亿美元的资金。
可再生领域投资分析的先驱、London Bridge
Capital董事Mark
Campanale表示,基金经理们应避免“技术陷阱”,“风力涡轮与储能设备同步使用可以更好地工作,在需求高峰时释放能源。”Campanale表示,眼下亚洲的这些举措还不至于导致管理基金的爆炸式增长,但一些事情已在酝酿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