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证指数走出小幅震荡行情,成交量大幅缩减,表明主流资金还在犹豫之中。上证指数全日报收于3375点,微涨10点,涨幅0.32%。沪市成交562亿,570家上涨,324家下跌。
从行业板块表现来看,券商、有色、地产、医药等表现较强,而近期表现抢眼的3G、通信、水泥等板块出现回吐压力。
自五月份以来,大市并没有延续四月底的强劲走势,而是渐渐转向震荡整理的弱势格局。可以认为,政策性利好的消化殆尽,是市场上涨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下阶段市场能摆脱目前这种弱势格局吗?哪些因素将有助市场扭转弱势格局呢?
我认为,当前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点,一方面是限售股的解禁压力。这是未来两年内,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大小非的做多意愿增强时,那么市场的上涨动力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一般而言,无论是内生性增长方式,还是外生性增长方式,都能够推动企业的较快发展。在当前宏观经济可能减速的大背景下,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应该更值得关注。
对于限售股的解禁,前期管理层已经出台了一篮子措施,而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也表示,在大小非减持问题上现行政策已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目前来看已经收到成效。因此,很难期望大小非问题上仍然有重磅的利好。相反,产业政策调整背景下的外延式增长有望成为市场的新动力。我们知道,电信行业的重组,宣告着电信、电力、钢铁、煤炭、军工等行业的资产整合将进入快车道,从而可能推动相关公司的外延式快速增长。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有望成为做多的重要推动力。
与此同时,现阶段大股东进行资产整合的动力也明显增强。经过半年来的大幅调整后,上市公司股价已经大幅回落,这个时候大股东选择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资产整合成本明显低于07年。此外,资产注入往往对上市公司盈利的推动是明显的,从而会刺激股价大幅上涨,这对于大小非的顺利减持十分有利。
5月7日长江电力停牌重组,5月23日中国联通停牌重组,此前这些流传甚广的市场传闻终于在本月得以兑现。事实上,传闻所涉及的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明显强于同期大盘,充分表明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据一位权威人士透露,中航二集团和中航一集团整合已形成了初步方案,有望在近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此外,宝钢兼并重组韶钢和广钢、武钢联合重组柳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
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到2010年,中央企业通过战略性重组,企业户数要调整至80户到100户,其中30户到50户将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国资委还将考虑逐步引入市值作为央企业绩考核指标。在这些背景下,各央企集团有通过资本市场尽快做大做强的冲动,很可能加大对旗下上市公司实施资产注入的力度。
从市场方面来看,近半年来市场的持续下跌,使得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股价正处于较为合理的估值水平,大股东主动进行资产重组的意愿得到大大加强。在政策底基本探明的前提下,相比去年高高在上的股价,打了五折的股价对于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并购基金等已经显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他们围绕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可操作性越来越成熟。因此,央企整合将成为我国股市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热点,相关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将可以分享此类投资机会带来的超额收益。
对于后市,目前仍然维持谨慎乐观,投资者可以把握波段操作的机会,用高抛低吸取代追涨杀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