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贵银--巴菲特研究会
周贵银--巴菲特研究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40
  • 关注人气:2,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记:成长的魅力

(2008-05-07 17:23:46)
标签:

财经

股票

价值投资

阳光私募

周贵银

投资手记

信托基金

57 星期三   多重利空垂直打击中期走势谨慎乐观

投资者基本都明白这个道理:投资股市就是投资未来。国家为什么每年都向重点大学投入巨资呢,也正是看好这些天之骄子们的成长潜力。

如果一个企业每年的利润始终维持不变,这在中国也算是不错的企业了。但这样的企业让你以10倍的市盈率买下一直持有,你干吗?答案:一般人不会干。

那为什么会付出20倍甚至30倍的市盈率去投资一只股票呢?奥秘在于企业的内在业绩,或者说内在价值的持续成长。

让我们通过几组简单的数据来看看成长(复利)的魅力。

第一家企业每年保持3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13.8倍;第二家企业每年保持2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9.3倍;第三家企业每年保持2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6.2倍;第四家企业每年保持1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4倍;第五家企业每年保持1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2.6倍;第六家企业每年保持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1.6倍。

假如我们用30倍的市盈率购买了第一家每年成长30%的企业,持有10年,即使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那么仍然可以获得9倍的利润。假如我们以10倍的市盈率买入第五家每年成长10%的企业,10年后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获利为5倍。

因此,时间是优势企业的朋友,是劣势企业的敌人。尽管短期看股价好像与业绩不匹配,这刚好给价值投资者介入的机会。长期看,股价一定与业绩是匹配的。

可以这么说,投资持续成长股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最佳选择。

《怎样选择成长股》是一本世界闻名的经典投资书籍,作者费舍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选择出了当年IB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高速成长企业,并获得巨大成功。巴菲特在看了《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之后,专程登门拜访了费舍,并多次说过: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舍。

怎样选择成长股

费舍在书中列出了选择成长股的15个要点,主旨就是寻找那些能够持续增长的企业,而不是那些短期爆发、随后又回归平静的企业。这样优秀的企业是很难找到的,而一旦找到,就不要轻易卖出。这些企业大致有这么几种特点:

一是管理层诚信原则:管理层要诚实可信而又具有出色水平。一个出色的、值得信赖的管理层,一定是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

二是优选快速增长行业的原则:平稳发展的行业里有优秀企业,但在快速增长的行业里更容易找到。再优秀的管理层,如果不是在快速增长的行业里,也很难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就像F1赛车手,给他开夏利,就怎么也跑不过你开的奔驰。在目前的中国,金融业仍然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而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仍然会快速成长。

例如:华夏银行经营是非常一般的,但股东可以发现该公司业绩自2005年到2007年业绩增长了近一倍,年复合增长近25%。这在银行业里是平庸的,但在绝大多数公司里却是不得了的业绩。

三是行业龙头原则(包括细分行业龙头):要选择行业最为出色的企业即行业龙头。他们往往比同行业第二、第三名的市值高出很多倍。

选择成长股,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基本面,而不是依据股价的市场表现。在一般股民心里很常见的思维是,这只股票价格很高了,或者涨幅巨大了,不能再买了。但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成长股来说,如果和未来巨大的业绩增长带来的股价升幅相比,目前的价位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优秀的成长股是很难找到的。据统计,20002005年的5年间,每年业绩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有2家是银行。我们常说的成长股大部分的成长周期不超过3年,然后就由快速成长企业转变成平稳增长的企业了。

买入时机选择

一般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是:在低点买入,高点再卖出,然后低位再回补。这种纸上谈兵的操作,至今还没有发现哪位神仙可以做到。如果真有哪位高人做到,那他早成世界首富了。

费舍告诉我们,没人能够知道高点低点,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两个办法:

1、如果没有财务知识或没有时间研究,可考虑在特定的日子里购买股票,比如每月,或者每季度的某日去买,然后就一直持有;2、按照安全边际原则购买成长股票。

卖出时机选择

用费舍的话讲,就是只要当初选择正确,卖出的时机永远不会到来,少意味着多。(尽量少操作才可以多赚)。

但如果发生如下情况,随时都是卖出时机。

1.一开始即买入错误,后来的情况越来越清楚;2.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3.有确切的把握发现了一家更好的企业。

除此之外,否则不要轻易卖出。

社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在优秀企业当中,能够成长为巨人公司的企业,只是极其少数的。我们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他们选择出来,然后长期持有,就可以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

分散投资对人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没人有能力了解很多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而对不了解的企业来说,分散投资的风险反而很大。分散投资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不要误读成长股

投资者很容易误读成长股。

一是把打着成长幌子的伪成长股当作持续成长股。历史上著名的有蓝田、银广夏、东方电子;现阶段就更多了,譬如杭萧钢构,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伪成长股。

二是把短期暴发性业绩增长当成成长股投资,因而长期持有,导致获利平平甚至亏损。

三是为成长股支付过高的价格。好的企业业需要合适的价格,否则我们的投资收益仍然不会理想。譬如: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均是好公司,但是如果市盈率炒到五、六十倍,即使长期不亏,那也是赚未来的钱。

四是随便买入一只自己都搞不懂的企业,也当成成长股,长期投资,后果十分可怕。若干年之后这家公司是否存在都是未知数呢。

五是买入之后,没有经常性跟踪反馈信息,不管不问,企业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也毫不知情。

费舍说:大部分投资人终其一生,依靠有限的几只股票长时间持有,就可为自己或者后代打下成为巨富的基础。投资成长股的魅力正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