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天的调整,市场的股价结构又回到了相对合理的区域,10元以下的“低价股”开始增多,理性开始回归。市场本应该这样,凭什么净资产不到一块钱而业绩已经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价超过10元钱?在稍微有些常识的人眼中,这种现象实在太疯狂了。今天我们看到,跌幅榜前列基本上都是ST类的股票,低价股开始重新回到了股市,不管怎么说,这还要归功于印花税调整这颗“退烧药”。
价格会围绕着价值波动,这个规律在初中上政治课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但真正认识并遵守这个规律的投资者并不多。现在投资领域中有一种成本理论,就是在“主力”的建仓成本附近建仓的安全性比较高,这理论已经演化为行为金融的一部分。我认为,虽然实战方面行为研究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将这种理论运用在没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并不合理,属于纯粹的投机行为。因为对于一个大的理性的机构来说,不会对任何一个没有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无论在实业上还是在资本市场都是这样。试想一下你是否愿意花10块钱去买用自来水装好的劣质矿泉水?除非“主力”资金能够了解到这家公司能够通过重组或者某种其他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价值,而这又是建立在中国股市是一个无效市场的基础上的。事实上,我们目前是一个半有效的市场,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和我们在大马路上捡到一张百元钞票一样小。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绩差股上涨,很多时候都是资金较大的散户推起来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庄家。而股价上涨之后,大家都在玩一种博傻游戏,有人在等着别人接最后一棒,有人在等接最后一棒。
在这些概念股调整之后,股市原先脆弱的生态已经初步恢复。一个健康的股市,本来就应该出现价格区间分布,高价股和低价股都应该存在。在香港,我们除了看到百元的股票,还看到几分钱的仙股,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这样明显的价格分布。股票的价值最终会决定这家公司的价格。长期看,除非您对ST公司的基本面改善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否则应该坚决回避这类的股票。对于现在正在下跌的ST,我希望您还是尽早放弃,对于他们,我的看法是,任何时候的卖出都是正确的。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登陆价值投资网:www.guiyin.com.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