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私通事件
鲁国是齐国的近邻,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鲁国在齐国面前经常礼让三分。鲁桓公继承这个传统,在位的第三年,就从齐国迎娶了
姜氏为夫人。这是公元前709年的事。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釐公。姜氏是釐公的女儿。釐公还有太子叫诸儿,与自己这个妹妹关系很不平常。父亲把妹妹嫁给鲁桓公,最伤心的大概就是齐国太子诸儿了。大概釐公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女儿,特意亲自送了女儿一程,有人说这是违背礼仪的。谁也没有想到,更大的违背礼仪的事还在后头呢。
鲁桓公与齐姜所生的儿子恰巧跟桓公的生日相同,于是起名叫同。父母都很疼爱,立为太子。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为了巩固跟齐国的关系,携夫人一起前往齐国,而齐国的国君如今已经是诸儿,即鲁夫人的哥哥齐襄侯了。鲁桓公按道理是不应该携带夫人出访的,或者鲁夫人跟她哥哥的故事鲁人有所耳闻,有一位大臣就反对鲁桓公携带夫人,不过这没有成为障碍,鲁桓公还是跟夫人一起高高兴兴到了齐国。
不幸的事件终于发生了。鲁国夫人跟齐侯公然私通,其他知情人就不用说了,最后连鲁桓公也知晓了。鲁桓公颜面扫地,他十分气愤地指责夫人。大概他的愤怒溢于言表,夫人有些害怕,赶快告诉了齐襄侯。怎么办?事情已经败露,自己的情人加妹妹可能面临危险,齐襄侯决定干脆做掉鲁桓公。齐襄侯请鲁桓公喝酒,把桓公灌得差不多了,就派一个武功高手公子彭生去护送桓公,然后在车上把桓公干掉了。至于具体手法,大概是勒死。
鲁国国君访问齐国,齐国不但不能保护他的安全,反而把他杀了,这在古今中外的国际礼仪中怎么也说不过去。鲁国派出使者对齐襄侯说:鲁国国君是为了修好前往齐国的,礼仪完成了,人却没有回来。各国听说都很反感,而齐国不该没有一个交代啊。面对鲁国的说法,齐襄侯确实无法应对,想来想去,还是找个替罪羊吧。于是,公子彭生就成了牺牲品,先替齐襄侯杀人,再成齐襄侯的替罪人。说起来,还是有点冤的。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一言不和就可能干戈相向。这次,鲁国面对这个奇耻大辱,竟然没有大动干戈,而是同意齐国杀掉彭生,平息一时的舆论喧哗而已。说起来,鲁国也真的没有办法。鲁桓公一死,儿子同即位,这就是鲁庄公。齐襄侯是鲁庄公的舅舅,通奸丢人的是自己的母亲,虽然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话,但是鲁庄公选择的还是忍受。
鲁国虽然忍受了,但是在齐国这事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齐襄侯公然与妹妹私通,这在任何道德系统中都无法被肯定。一个在道德上失去立足之地的国君,在政治上当然会遭遇种种挑战。齐襄侯的弟弟们,看见国家要乱,纷纷外逃,公子纠、公子小白都先后逃到国外。而他另外一个堂兄弟叫做公孙无知的,则决定跟他周旋到底。公孙无知是齐釐公弟弟的儿子,齐釐公很喜爱这个侄子,下令国家给公孙无知的待遇比照太子,就是跟太子一样。可是,太子即位成了齐襄侯,立刻下令取消公孙无知的待遇,而待遇这种东西,提高是顺理成章的,缩减只能引发矛盾冲突。公孙无知跟齐襄侯的矛盾就这样出现了,而当齐襄侯众叛亲离的时刻,公孙无知决定加以利用,解决齐襄侯。
公元前686年的十二月,齐襄侯外出打猎。遇见了一只大野猪,可是明明是只野猪,不知道为什么,随从都在喊“彭生”、“彭生”。彭生是替齐襄侯杀鲁桓公的杀手,后来又被齐侯所杀,难道他变成了野猪来寻仇不成?齐襄侯十分气愤,立刻发箭攻击,奇怪的事情继续着,那只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大声地哭号(人立而啼)。这一下,齐襄公也害怕了,两腿一颤,从车上摔了下去,脚也挫了,鞋也丢了,内心肯定恐怖已极。
听说齐襄侯受伤了,公孙无知立刻行动起来,率领他的支持者前来袭击。虽然有一位受尽委屈的管鞋人(名字叫茀)拼命保护,最后齐襄侯还是被搜出来杀掉了。当然,公孙无知很快也被人杀死,齐国进入桓公称霸的时代。
不论是道德上的堕落还是政治上的混乱,在春秋时代,几乎都是由贵族们一手造成的。生猛且无序,不管是哪个方面。如果有人认为这个时代充满生气的话,那可是一个很可怕的生气。限制贵族成了后代中国十分重视的政治原则,看看春秋时代,可以认为渊源有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