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督是爱情至上主义者吗
宋国虽然是殷商的后代,国君是微子启的子孙,但是在春秋时代,也跟其他邦国一样,遭受漫无秩序的冲击。其中,华父督之乱,很有代表性。
公元前的711年,华父督在路上遇到了另一位大臣孔父的夫人。华父督为夫人的美貌所征服,眼睛盯在夫人身上不肯离开,“目逆而送之”。当夫人远去之后,华父督感叹道:“美而艳”。谁知道,这么一次偶然的路遇,竟然掀起了一场狂风巨浪。
华父督因为是宋国的贵族,一般简称宋督。宋督遭遇孔父夫人,在711年,转年二月,宋督就发动进攻,杀孔父而取其妻。大夫之间如此行事,宋殇公与夷很愤怒,宋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宋殇公也干掉了。对于此事,《春秋》的记载是“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大概是因为弑君性质更严重,所以写在前头,其实弑君是杀孔父的再接再厉而已,《春秋》的写法很容易让人误会。
春秋时代混乱不假,但是即使是贵族也格外生猛。以宋督而言,见孔父夫人美艳就动手杀人,甚至杀掉国君,换一个时代真是不敢想象。
那么,宋督真的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吗?如果不是,至于爱美心切,杀夫夺妻吗?
其实,宋督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是宋国的“太宰”,是行政方面的最高长官。被他杀掉的孔父是宋国的大司马,军事方面的负责人。比较宋督和孔父来,殇公显然更亲近孔父。这三人的关系,其实远比美人祸水之类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但是史书记录,不管是《左传》还是《史记》,都更重视孔父夫人的意义。这在今天看来,八卦意味浓厚。
宋殇公名与夷,本来是宋宣公的太子。宣公临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宣布不让儿子继承国君之位,他要把君位让给弟弟和,这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临终决定让位给侄子与夷,以此报答哥哥宣公。当时,与他一起商量此事的就是大司马孔父。最后的结果,与夷即位,而穆公让自己的儿子冯到郑国去居住,大约是不让他成为与夷的障碍。孔父在穆公身边的表态,还是说应该让冯即位,但是穆公既然坚持,孔父看来就成了穆公意志的执行者。
与夷上台以后,可没有父辈那样的宽宏大量,他把居住在郑国的冯看成是自己的死敌,非要消灭他不可,于是连续多年对郑国展开军事行动,而郑国就是坚持保护冯。宋国的战争政策,有十年十一战的记录,导致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民不堪命”,老百姓受不了了。主政者制造反对派,这个政治铁律再次出现。殇公政策的反对派代表就是宋督。而大司马孔父,就是殇公政策的执行者。所以,宋督与孔父之间,可不是情敌那样简单。
宋督在血统上,跟殇公与夷并不远。殇公的父亲是宣公,宣公的父亲武公,爷爷戴公。而宋督就是戴公的孙子,他是宣公的堂兄弟,是殇公与夷的族叔。宋督与孔父的政治分歧,在承担战争责任的问题上表现很清楚,因为民怨反对战争,宋督已经对外宣布是大司马在支持战争,而自己是反对的。
宋督杀孔父,究竟是为了夺妻,还是因为政治分歧呢?《左传》把宋督的宣言放在杀孔父之前叙述,而《史记》说是为了利孔父妻而宣言表态。《史记》中的宋督宣言,甚至直接说出了他要杀孔父是为了“宁民”。这个记载可信的话,说明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彻底公开化了。最后,宋督杀孔父不是偷袭,而是“攻杀”,证明双方都有一定准备,战斗有一定的规模,而对此《左传》与《史记》的记载没有分歧。
宋督杀了殇公,接下去就是到郑国迎回冯,这就是宋庄公。各国很快都承认了宋庄公,而宋督继续当他的太宰,一直持续到庄公儿子闵公的时代,主持宋国政治近三十年。
然而,宋督之乱,还是不能一言以蔽之。孔父那位美而艳的夫人,在这个事变中究竟是因还是果呢?她如果一开始就是宋督的唯一目标,不免令人感佩春秋时代的生猛。如果她仅仅是政治斗争的战利品,那仍然不免有些悲哀,因为后世这种故事也是史不绝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