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然而,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一切。
历史的戏剧性由此展示出来。
原本就是一场误会,历史陡然之间路径发生改变。
北方的突厥来进犯,李渊派兵前往北部的马邑郡,跟当地的太守王恭仁配合,联合阻击突厥。李渊派出的军队由王君雅带领。但是,这次作者隋朝失败,突厥胜利凯旋。
究竟有多大的伤亡,没有具体记录。究竟突厥取得了多了不起的胜利,也没有记录。历史学家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别处:隋朝对于这次战败的处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历史的多米诺骨牌。
战役失败,要有人承担责任,这本来也是天经地义的。隋炀帝的朝廷如此处置,也没有什么不妥。为了避免更多的失败,或者为了督促将军们认真负责,给责任人一些处分当然是有必要的。不仅如此,法律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因为同时对于立功者的奖赏也是有规定的。
到底,给了李渊什么处分呢?
当我们要认真追究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留下的记载依然模糊不清。
《新唐书》的《高祖本纪》:“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
《资治通鉴》:“帝以渊与王恭仁不能御寇,遣使者执诣江都,渊大惧。”
《大唐创业起居注》:隋炀帝派使者前来,“系帝而斩仁恭。”
虽然记载不一致,但基本情况我们还是可以了解的。作为战争失败的责任人,李渊必须接受朝廷的处分。究竟最后是什么处分,还不能确定,那要到江都去以后听从皇帝的发落。现在的情况是李渊失去了人身自由,等待皇帝的进一步处理。
这里,最关键的是对皇帝的进一步处理如何判断。然后,根据这些判断做出自己的反应。
李渊是怎么判断的?他根据什么来判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