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真的是武则天的人吗?
龙朔三年(663)正月,李义府再次出任中书令,当时称作右相,主持选官事务。选官,就是任命官员,是很大的一种权力,很多人希望通过贿赂李义府升官,这也是可以想象的。于是李义府充分利用现有的权力和机会,卖官鬻爵,大捞特捞。《资治通鉴》对此有如下记录:
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典选,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综无次,怨讟盈路,上颇闻之,从容谓义府曰:“卿子及婿颇不谨,多为非法。我尚为卿掩覆,卿宜戒之!”义府勃然变色,颈、颊俱张,曰:“谁告陛下?”上曰:“但我言如是,何必就我索其所从得邪!”义府殊不引咎,缓步而去。上由是不悦。
这个记载说,李义府凭恃着“中宫”(指武则天),卖官鬻爵,选举不公。唐高宗对李义府的事情很清楚,于是态度和缓地劝告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行为不谨慎,干了许多违法的事情。我还在为你掩盖,你应该劝诫他们。我们要注意,皇帝的说法是和风细雨的,动机也是为李义府好。可是,李义府的反应呢?勃然变色,脖子也变粗了,脸也胀红了,十分不客气地说:是谁告诉陛下的?唐高宗说:如果我说得没错,何必追问我的消息来源呢?李义府也不道歉,缓步离开。从此以后,皇帝开始对李义府不高兴了。
这段文字,非常文学化,描写也十分生动。在对比皇帝的宽容和李义府的勃然作色以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大家自然而言就会加以分析,一个大臣,凭什么敢跟皇帝这样耍态度呢?因为前文有一句“恃中宫之势”,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李义府背后一定有武则天的支持。
其实,这都是文学暗示,让你有意无意地向武则天方向思考。李义府卖官,是因为武则天支持吗?那么武则天为什么会支持?难道武则天要跟李义府分钱?武则天支持贪官,对于武则天有什么好处?有利于良好名声的传扬?有利于自己控制朝纲?显然都不是。事实上,李义府卖官是因为他掌握了选官这个权力,而这个权力是皇帝给与的。皇帝对李义府的追问表明,皇帝也不喜欢他成为贪官。
那么,李义府为什么会对皇帝耍态度呢?只有一个可能,那是性格和认识问题。所有的贪官都认为,贪污本身不是问题,别人告发才是问题,所以都会跟李义府一样,事情有所暴露,他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追究消息是从哪里泄漏的。同时,他也知道皇帝了解此事的严重性,他其实想申诉的是有人要整治自己,而不是自己有问题。他是不能承认有问题的,所以态度比较强硬。
至于皇帝表示的为自己好,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呢?恐怕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后来,李义府一方面变本加厉,另一方面也预感不妙。
于是,事情持续向前发展。
在李义府对皇帝也莫不着头绪的时候,有算命的人叫杜元纪及时准确地出现了。他告诉李义府,不祥之兆啊,你家的居所有问题,有气象显示,你家将有牢狱之灾。李义府一想,对啊,皇帝那么问我,下我入狱还不容易。那怎么办呢?李义府可能很慌张,就这样问算命者。算命者通常都是这样,你的回答一旦证实了他的猜测,那么他对付你的办法就源源不断了。算命者煞有介事地说,要压住这个牢狱之灾,需要二十万缗钱。二十万缗,一千文是一缗,二十万缗就是2亿文钱。一匹马是两万文左右,2亿文钱,可以买一万匹马。李义府家看来也没有这么多钱,只好继续聚敛,拼命捞钱。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给了李义府七百缗钱,李义府给他一个司津监(龍朔二年,改都水監曰司津監,使者曰監——新唐書)这个官职,正五品上。李义府的母亲去世大约也在这个时候,朝廷给李义府放了孝假,李义府就利用这个假期,与杜元纪一起出城东,登上乱坟堆,观察气色。于是,有人告发李义府,窥视天象,怀有异图。与此同时,卖官给长孙延的事情也被揭发出来,两项罪名同时出现。
唐高宗命令刑部刘祥道主审此案,命令司空李勣监督。调查属实,于是龙朔三年(663)四月,皇帝发布命令,除名流放到巂州(今四川西昌市),他的儿子和女婿,也除名流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前一年,庭州刺史来济战死沙场,转年李义府的儿子、女婿就流放此地。这个地点的巧合,不知道是否考虑了来济的因素。
我们看到,李义府遇到危险,不是寻找武则天的帮助,而是与算命先生共同奋斗,唐高宗对于李义府的处理,这次很坚决果断。李义府流放,长安城举城庆祝,大家认为刘祥道消灭了一个大贼,有人还专门撰写了“露布”,一种文体用于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相当于报捷文告,招摇“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一时间大快人心。三年以后的乾封元年(666)正月,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大赦天下。但是,大赦文中规定,李义府这样长流的罪犯,不在赦免范围之内。李义府也许一直抱着希望,这次大赦之后,李义府绝望之极,一命呜呼,年龄不过五十多岁。其实,很多人确实担心李义府东山再起,这次李义府病死他乡,大家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李义府是废王立武的大功臣,唐高宗开始也是很照顾很关照,但是李义府自以为功劳大忘乎所以,加上贪婪之心太重,无所顾忌,终于成为皇帝的麻烦制造者遭到抛弃。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李义府在朝执政,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贬官一年,流放三年,最后病发而死。李义府死得不冤,冤的是武则天。非要说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不是冤枉武则天吗?在李义府危难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没有出手营救,李义府宁可求助于算命先生,也没有去找武则天。李义府帮过武则天的忙,但主要是帮唐高宗忙。李义府在唐高宗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是晋王府的官员,唐高宗即位,李义府又成为中书省的官员。李义府跟唐高宗的渊源深厚,跟武则天没有单独的关系。所以,说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是为了减少唐高宗的罪过,增加武则天的罪过。
把李义府这样的奸臣说成是武则天的人,实际上也是妖魔化武则天的手法之一。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坏人肯定跟坏人在一起,坏君主肯定重用奸臣。李义府这样的奸臣,是人所共知的,把他说成是武则天的人,有利于妖魔化理解武则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