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的危险时刻:皇后武则天与外甥女争风吃醋

(2008-04-24 18:53:58)
标签:

文化

武则天的危险时刻:皇后武则天与外甥女争风吃醋

 

    公元664年(麟德元年)年底,唐高宗的朝廷忽然发生了严重事件。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关系出现问题,废后风波骤然而起——唐高宗要废去武则天的皇后地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原因。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深远的背景是皇后参预朝政以后,专作威福,皇帝也受制于皇后,不胜其忿。其次,导火索是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与皇后为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皇上于是大怒。招来宰相上官仪。上官仪说皇后专横,人民很愤怒,废了她算了。皇帝说正合朕意。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可是,皇帝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皇后的密探,密探们一看,这还得了,大家于是拼命往后宫奔跑告诉了皇后。皇后立刻到皇帝身边亲自辩护。皇上一看皇后来了,起草的诏书就在当场,被皇后抓了一个现行,立刻吓破了胆,缩了回去,不敢宣布废黜皇后。可是,皇帝怕皇后怨恨自己啊,只好把责任推给上官仪,说是上官仪教自己的,自己开始可是没有这个心思的。结果呢?大家可想而知。上官仪成了替罪羊。不仅如此,他们发现上官仪跟王伏胜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都伺候过废太子李忠,于是他们的政治动机就昭然若揭。最后,把他们和曾经伺候过的主子,一起打成谋反集团,李忠赐死,上官仪等杀掉。

    这个事情,来得很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先兆。所以,我们要找出背后的真相,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

    我们能够看到几个问题。首先,唐高宗要废皇后,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临时决定。其次,唐高宗不敢面对皇后武则天,而武则天能够从容自我申辩,说明两人之间还是唐高宗方面心虚。如果是因为武则天专横,高宗要废也算是理由充足。如果确实因为长期以来武则天专横跋扈,那么高宗也可以仔细安排,从容废黜她,为什么会如此仓促呢?按理说,唐高宗经历过废王立武事件,应该懂得废去皇后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么多年辛苦抬举武则天,如果这么一废,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吗?另外,到底为什么唐高宗如此心虚呢?

    这让人不得不产生很多怀疑,而《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竟然没有认真交待。《通鉴》这样的记载不是独自发明的,它是来自《新唐书》。但是,即使《新唐书》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它们使用的统一口径是唐高宗性格问题,面对真理不敢坚持。究竟是唐高宗的性格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呢?

    显庆元年(656)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第四个儿子李旦。皇帝与皇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如果说是皇后专横,但是史书为什么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没有记载呢?皇帝和皇后的冲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吧。

    原来,皇帝大人另有新欢,而牵线人就是武则天。

    对于很多女人而言,皇帝这个人就是一块大肥肉,能够跟皇帝有所亲近,大约就是女人最成功的人生境界。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后宫的事情可以自己说了算,所以就把自己的姐姐引入宫中。高宗很高兴,封了他的姐姐为韩国夫人。韩国夫人生有一男一女,正在家里守寡,得到高宗的欣赏,一定心里高兴。请注意,这个欣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这里说的可是发生了床第关系的那种。这是不是武则天原来的心愿呢?我们也没有办法证明。也许,肥水不流外人田,唐高宗喜欢的都是武则天的亲戚,唐高宗说不定还可以解释说这是给武则天的面子啊。这个韩国夫人呢,运气也是有限,享福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但是,应该令韩国夫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位置有了可靠的接班人,那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们武家的女人就这样把皇帝承包了。看起来,唐高宗更喜欢这位年轻人,不仅给她一个封号叫做魏国夫人,武则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动作。说不定,武则天也暗自高兴,看看你这个皇帝还是跳不出我的手心。

    不过,事情渐渐发生了变化,而且正在向武则天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什么动向呢?唐高宗很想给魏国夫人一个正式的内命妇名号。这有区别吗?当然有。所谓的魏国夫人是外命妇,在制度上并非属于皇帝的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唐高宗跟魏国夫人的关系是非法的,某种意义上是武则天恩赏的,因为武则天不反对,别人似乎也无法反对。而所谓的正式名号,就是嫔妃一类的内命妇,内命妇的一个简称就是“内职”,那就是皇帝的合法女人。如果真的给魏国夫人一个正式的内职,那么这个小外甥女跟皇帝的关系就成了合法的。不仅如此,她跟自己的姨姨武则天就成了名正言顺地二女共一夫了。这样一来,对于武则天而言,心里的别扭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于,武则天还意识到了某种危险性。也许她的外甥女跟武则天有天生的同质性,拥有非凡的诱惑能力,反正这让武则天出现了当年王皇后式的恐惧。所以,她坚决反对高宗给魏国夫人正式身份。

    《通鉴》在废后风波几年以后才提到这个事情,但是并不提与废后风波的关系,看起来很不想让人了解这个事情的真相似的。它记载到:“上欲以魏国为内职,心难后,未决,后恶之。”看来,皇帝跟自己的外甥女两人发生肉体关系武则天并不反对,但是要给一个正式的名号,武则天是不同意的。唐高宗呢,假戏真做,希望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遭遇到了武则天的强力反对。没有记载说魏国夫人是什么态度,猜测起来应该是站在背后支持皇帝。这是武则天的外甥女,武则天又是皇后,无法绕过去啊。

    这成了唐高宗最大的心病。武则天呢,应该有一点后悔。自己忙着给皇帝生儿子,怕皇上寂寞无聊,招惹是非,所以引入姐姐和外甥女。肥水倒是没有外流,但是引狼入室,导致自身出现危机。实在没有想到皇帝太投入,竟然假戏真做,要给外甥女一个正式的名号,这不就成了内部的竞争吗?皇帝也冤啊。魏国夫人不是你介绍的吗,我给她一个封号你应该高兴啊。是啊,武则天为什么不高兴呢?当然是怕引起竞争啊。平起平坐展开竞争,武则天是不是小外甥女的对手呢?害怕的应该是武则天。

    皇帝与皇后在这件事上发生了争执,可能有一段时间沟通困难。皇帝心想,我给你的够多了,干吗还这么管我啊。皇后心想,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你应该居安思危啊。那么,所谓皇帝受到皇后的限制,到底是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能找到的就是此事。

    再看高密者王伏胜的情况。宦官王伏胜,一定是发现了皇帝和皇后之间发生了问题,所以才敢于在郭行真道士入宫以后去告发。内宫有和尚道士往来,那是常事。如果皇帝和皇后不是出现问题,王伏胜打死也不敢告发。皇帝正在郁闷,心旌动摇,为什么不乘机废了皇后呢。说不定这个时候皇帝还想到,干脆让魏国夫人当皇后也不错啊。于是找来上官仪商量。

    上官仪是一个风流才子,在长安是著名的帅哥明星。夕阳里,上官仪穿长衫,戴方巾,一会低头沉思,一会仰天长啸,让崇拜者远远地看见,惊叹不已,都说是仙人下凡。上官仪是个才子,写诗作文比较拿手,政治谋划还是一个新手。

    这位时尚才子,贞观时期的进士,他的诗歌被称作上官体。但是,文学水平跟政治是两码事。善于作诗,并不等于善于谋事。见皇帝要废皇后,赶紧表态支持,也没有考虑一下,皇帝此时的想法,究竟是深思熟虑呢还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想想,如果废皇后,要不要废太子?当时的太子李弘已经两次监国了。当初废皇后,搞得天翻地覆,现在废皇后,会有哪些问题,会产生哪些后果,严重的后果应该怎样预防等等。反正,这些他都没有考虑,当场表态支持,也一定把理由使劲夸大一番,如同又作一首新诗。

    于是,一时冲动的皇帝,遇到了诗性大发的诗人,两人兴冲冲地过家家,连身边的人都觉得太儿戏。结果,当皇后急匆匆赶来问个究竟的时候,连皇帝本人都傻了眼。没有办法解释啊。其实,换另外一个人,也会劝劝皇上,废皇后不是小事,皇上应该仔细想想清楚。那样,皇上也许不会如此。但是,偏偏是上官仪。皇上冲动,他比皇上还冲动。于是,一切后果只好由他来承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