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2023-07-10 10:51:30)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多年前电视上有一个广告,那个北京男人对着镜头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一副暴发户的样子。
当时我对这种形象没有概念,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只觉得这广告词写得好,容易记住。像神经病一样:)
关于买卖,有两句话我记得牢,一是爸爸说过的“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意思是,卖家是精明的,无论多少钱,总有自己的道理;二是姐姐喜欢说的“人不识货钱识货。”意思是,贵有贵的道理,好东西总是贵的。可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货真价实。
而我们正处在一个魔幻的时代,人不识货,钱也不识货。
前几天和一位做店商工作的小伙子聊天,他告诉我,店商的游戏规则一直在变幻,需要不停的学习,新的平台,新的规则,新的玩法,真是日新月异,一停止学习就会被淘汰。不同平台的游戏规则也不同,一直在变化。总体来说,大数据非常厉害,大数据是比每个人都更了解自己的,通过大数据分析,给买家贴上各种标签,通过买家不自知的习惯,推荐相应的商品,销量就会上去。
商家成功的关键是流量,只要有流量,就有钱。这是网络时代的商业规律。所以,为了流量,商家用尽办法,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用有针对性的办法吸引相关的客户,引诱客户下单。
其中,有一个小众客户群被称为“别墅客户”,就是居住在别墅里的人,他们购物一定要选贵的,是那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那部分人。他们的逻辑是“好东西一定贵,如果便宜了,一定不安全。”这种观念和我姐比较接近。加上他们确实不差钱。比如,有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成本只有几元钱,在普通的药店也只卖不到十元,别墅客户是不会买的,换一下包装,改一种名称,卖出九百多到一千多元,别墅客户就肯下单了。这种商品一般能卖出几千单,卖几个月,之后销量会下降。店家称之收一点“智商税”,同一种产品不能长久,再换一种产品,还是这个消费群体,高价卖出,他们才能接受。他们总体的感觉是:这种销量不大,价格高的产品,就是为我们这个人群量身定做的,穷人买不起的。
他们的感觉是对的。穷人肯定不会买此类产品。
爸爸说得对,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店家真是清楚明白,他们的定位清晰,通过大数据了解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商品的价格也是从需求出发的,而不是“货真价实”的原则。
真是一个魔幻的时代啊!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山本耀司
关注度流向哪里,钱就流向哪里。--凯文.凯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