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枕上唐诗·笔记 |
一、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五绝》
因有所惦,便有所挂,那些挣扎在贫苦线上的百姓是他日夜亘在笔头的哽,出身贫民,更深知百姓的不易,当他看到那个歌舞升平的王朝,给予不了一种慈悲于天下时,他便心生离开之意,在那样一个“烂泥塘”的末世王朝,他独耀着醒世的光芒。他是皮日休
他用草蛇灰线,避过一种锋芒的手法,暗讽吴王夫差因西施亡国。当他写下《馆娃宫怀古五绝》这首诗时,内心一定是矛盾而又愤懑的。他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长安城里金銮宝殿上的王啊,那杨妃如何不是西施呢?”
历来总不乏有偏颇的人说红颜误国,其实,明明是帝王出了毛病,实在是那昏聩而无道的君王难以为天下任,任凭再清醒再忠贞的臣子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君王,虽说武战死,文谏死,但于皮日休来说,无论选择哪种忠诚的方式奉献给这个垂死的王朝都没有意义了,于是一转身,走进了黄巢的大帐,做起了翰林学士。
二、陆龟蒙的《怀宛陵旧游》
他是唐末的真散人。虽是官宦出身,却亲近自然,他问农事、亲茶事、然后用诗书和垂钓安顿身心。他在小品文里种庄稼、在随笔里烹香茗,用垂钓平衡自己的五行,用诗歌梳理情志,这样一个散淡之人,任是晚唐的灯火如何摇晃,他都始终将自己的心灯擦得锃亮。他是陆龟蒙。
人总会在一个时刻回忆。即便是有意无意间追求一种活的方式,也总会有外界的声音裹挟住浅茶淡饭,让人在命运的深处,一面扑打着尘寰,一面撞击着心灵。
他于一个夜幕时分,想起早年游陵阳,当时未得留字,此刻却捉笔捕捉一段印象。只是徒生感叹,人生如逝水,斯人已往,溪水自流,酒旗枉展,所有的反向捕捉都是一种伤情,唯有一种感念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旧时刻竟熠熠如流水之不斑驳的光亮。
三、罗隐的《自遣》、《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十上不弟”再如何的不甘心又如何呢?诗文小品文里尽是支支利箭,倒刺横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人用书得荣誉,你却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书取富贵,你却因此得贫困。”当河选择另一种溯流,当笔选择另一种回锋,被触及的一些人,注定要斩其锋芒,他的落迫便是注定的了。
失意的人生里“今朝有酒今朝醉”是最好的自嘲。在逐渐消逝的风华里,从未想过委身于流光,内心总是不甘,自恃才华近乎狂妄,他愤愤不平的内心江湖,如何涤得尽恩怨情仇!
想来,他说起话来也是话锋料峭,懂他的人很多,大约不懂他的唯他自己吧。这样的人若生在开明盛世,或许可一展才华,如若生在末世便只得“得即高哥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如他等人,皆如此,无一人能逃脱。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是他比较温情的一首,我读着此诗竟有些杜牧的味道。“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友情被回忆晕染,再着以当地物候佳景,满纸的思念之情便呈现在眼前。他会怎样和这两位朋友谈古论今呢?想来,那年酒樽频举,话语直爽,天高云淡,与他们小酌叙怀的的旧事,会在日后的岁月里温暖着他的生涯。
附:手头这本《唐诗三百首》收录皮日休诗《馆娃宫怀古五绝》一首,收录陆龟蒙诗《怀宛陵旧游》一首,收录罗隐诗《自遣》、《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两首。鲁迅有评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罗隐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而皮日休和陆龟蒙被认为隐士,但其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据说罗隐挺丑的,宰相郑畋的小女儿极喜他的诗,想要嫁给他,但见过他真身后,直接把他“拉黑”,别说嫁,连寻常的友谊也没得做,甚至他的诗再也不读了……对罗隐来讲,才华有什么用,到头来他们还是看脸。坏笑一下。
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好友,相互唱和往来诗作甚多,意气想投,世称“皮陆”。
四、韦庄之《台城》、《古离别》
他前半生在晚唐,后半生在五代十国的蜀为宰相,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生性疏旷不拘小节。他虽生在朝代更迭的夹缝里,却能与清白的月光相依为命,审时度势于他,没有一点借口的意思,他的内心从不生长荒草,无论政事还是己事,都善始善终。他是韦庄。
《台城》诗是他的一首怀古凭吊诗。台城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中唐的时候,刘禹锡曾有诗言台城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已见颓败,到了晚唐,更加荒废不堪了。诗人言此及彼,眼见得大唐摇摇欲坠如厦将倾,无奈谁能左右得了运数。正如他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物是人之叹,预示了唐王朝也将要重蹈六朝悲剧。
《古离别》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应物写过一首《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的离别诗,诗说:“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遣词造句平淡而内蕴深厚,他的四世孙韦庄此首古离别清新流畅,笔调白描,浅而不露,淡而有韵,有一骨子相通的仙气。
附,手头这本《唐诗三百首》收录韦庄诗两首,一首《台城》、一首《古离别》。韦庄在生一个朝代的末世,世运风涌云变,好在他个人的命运还不错,虽出仕晚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个人运道的正常发挥。他又是个极为通透的人,懂得及时归隐,归隐后取了个极为有趣的名字“多情”,游北逛南,还识人挚友韩偓,晚唐一个著名的诗人。他前逢黄巢农民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韦庄后期,写了不少词作,与温庭筠都属花间派词人,为宋时繁荣的词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