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下清斋折露葵

(2016-01-19 08:21:30)
分类: 枕上唐诗·笔记

松下清斋折露葵

他擅音律,工水墨,诗作里处处透着画面的美感,他将松风与明月一遍又一遍地写进墨里,自己却隐于“荆溪白石出”的那个地方与我们站成一种距离。他用文字织成了一件禅衣,禅衣以里,日供松风,夜斋山月,禅衣以外,拾阶而立,偶尔点一簇尘间烟火,让人仰望。

 

一、辋川闲赋

除却朝堂与使命,我喜爱他在辋川闲居时的样子,温润如玉、清逸俊朗于他都不为过。尤其落雨时,友人未至,江湖似远,择一处小亭略坐,院深而翠色浓,人慵而万物寂,若拘泥于雨只会敲打着芭蕉,有格局略小之嫌。解下官衣,轻衫适履,他品到的是“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突然觉得,那经年久藏的学识,已在一场雨接一场雨之后慢慢发酵、升腾,诗词于他,更像是一把剪刀,将世俗剔得干干净净,只裁成一颗玲珑的心,安放于当下。

 

但现实从来都不能遂人愿,即便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也还是有“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叹喟。

 

不知辋川何样,具体的位置和朝向已不重要,草木俨然合着那时的风、那时三三两两的白衣,成为古今一种风骨的隐形注脚,我们随便停在他的每个句子上,都能体悟到月白样的情致,辋川因他而结集,一夜又一夜,俘获着你我。

 

此时,天正好,一场微雨过后,见一人著白衣行往辋川之所的曲径间,猜测是孟浩然,又见一人正叩门环,应是裴迪。

辋川居的主人是王维。

 

二、明月松风

总是因为怕辜负了对他空山中明月与松风的理解,我一再努力让自己生出秋水般的眼睛,再渐渐虚化日常繁缛带来的牵绊。因为一种境,要让自己在某一刻突然变得美好,这是我读王维后,最短时间内想做的事情。

 

那些曾在一棵松下潜伏下来的风,总是在王维来时才会萦起,我们停住脚步,听他如何安顿这山中万象。王维只拈出空山,明月与松风,再佐以琴,泉,雨,鸟及花草。

 

半隐半官之间,那一轮月,那一瀑泉,那绵延锦绣的山峦,迭至扑怀的松风成就了他饱涨的诗意,突然想,这样一个清俊之人,谁可以成为他艳羡之人?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十分仰慕的,仰慕到他纵有学富五车,也不惜笔墨效仿,甚至几次用到与之相关的典。我又想,这样一个清俊之人,当面对雕花的铜镜里的自己时,他会生出怎样的想?

 

三、尘间烟火

偶然的一次送别,他写下《送元二使安西》,从此,大唐柳色别具离别的色彩,折柳相送,有人满指微凉,有人掩了泪眼,饮过一杯酒后,或两两相忘于江湖,或传书于彼此,远行的人风生,翘首的水起,人间充满了故事的悬念性。因为离别不分贵贱,这首诗成为唐时传唱最久的歌,可惜于今时,听不到它原来的旋律,此为一憾。

 

偶然的一次拾阶而立,他写下了《相思》,自此,一首《相思》唱响了整个中唐以后,天宝之乱发生,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泊着秦淮河畔唱它,堤岸亭阁里唱它,软语吴侬里凭添了一些惆怅,想来,王维写它的初衷,不过是睹物生思,没料想,它与政局一度摇荡,相思之苦变成切肤之痛,歌者悲切,听者动容。

 

佳节之余,倍思亲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满醮乡情的墨香,从辋川一路绵延至乡下的屋檐。

 

还有一些与夜空一样的烟火,除了当事人,没人知道这烟火如何灿烂。他用另一种方式温暖着彼此,但他从不冠以“无题”,从不用虚拟的词描摩一个影子,爱就是爱了,相思就是相思了,倾诉,守望,一点都不比寻常之情逊色。

寻思,我虽生活在现代,却不知有些爱该怎样说出口。惭愧,此为一笑。

 

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除去因朝局变动而发生的人事倾轧,俊朗的王维来至塞上,被塞外胡天景观震撼到。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起《红楼梦》里香菱与黛玉论诗。她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字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便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让人们爱上了学诗至痴的香菱,也让人们通过她们论诗,更加诱发因王摩诘这首诗而对边塞风光的向往。

其实,我也在想,烟如何能直呢?翻阅资料,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而不斜。”原来有此一说,不知真假,等有机会一试。

 

五、田家白描

这应该是王维最向往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的诗作画面唯美,完全有赖于他善水墨的功底。诗眼力着于画心,余韵即是留白,作诗与作画,都讲疏密有致,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上境。

 

说什么都略显多余,还是吟诵一下他的田园代表作吧。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先着笔墨渲染了一种大气氛,祥和宁静中又透着日暮时分倦鸟归林,牛羊归家的动感。《诗经》里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物思?”天色已晚,牛羊归来,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劳作),叫我怎么能不思念他呢?接着王维转到“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异曲同工。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农家景象。这于今人的我们,远离耕种,不识节气,不懂播种,但这田家景象一直未曾远离生命,让人着迷,大概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远古时的记忆吧。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他们聊什么呢?也许话题并不轻松。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身闲心累的王维,欲要隐去的念头一时比一时强。在朝堂耕种的经纬,着实让他厌弃,不若躬耕这微田几亩来得踏实。

   

终归是生命里的一种向往。

 

 

附:王维读罢,心下有些怅然。这个时候,我所钟情的文字突然老掉许多,那些轻愁碎语日日打磨着我的生活,让人聋掉,哑掉,成果大约是结在眉心与眼角的横行之纹,空空然,不曾为什么努力过,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花不老
后一篇:什么是朝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