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妙玉的原型应是卞玉京

(2013-03-26 11:04:13)
分类: 后知后觉·乱评

《红楼梦》中妙玉的原型应是卞玉京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

 

这是《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从判词不难看出,妙玉最终陷入风尘。

这种对妙玉沦落风尘的界定,有两种可能。

其一、对于小说中的妙玉,是故事情节的发展与需要和作者对其命运的安排。

其二、作者熟悉妙玉的原型,或者说,妙玉的原型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是一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风尘女子,因与作者有过一段如哽在喉的因缘,所以借她的原型,把她幻化成妙玉,再糅和一些情感写在小说里。

 

跳过判词,再看小说里妙玉与卞玉京的点点滴滴就会有所发现。

小说第十七回里有一段描述:

又有林之孝来回:“采访聘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士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这一段的描写是贾府繁盛之时,虽然书中年代模糊,根据红学专家们的推测,应是清初。

 

再看卞玉京。余怀《板桥杂记》记载:

她是明末清初时秦淮名妓之一。出生于秦淮官宦之家,因父早亡,变身为歌妓。善诗文、工书画、通文史,能琴,知书,尤善画兰。见客不善酬对。

 

回到历史。

清初,清兵大肆抢掠妇女,连教坊妓女也不放过。为了避免清军的玷污,18岁的卞玉京悄然换上道袍,带上古琴,化装成道士,躲过清军的注意,登上一只从丹阳过来的民船,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一路逃到苏州,寄居于别处。

 

再回到书中。

第七十六回,妙玉对黛玉和湘云的续诗。

第八十七回,妙玉听琴等等。

她在众人眼里的怪诞与清高,都与现实生活中的卞玉京极相符,至于一些其它的细节,妙玉本是小说中的人物,作者会按照小说的需要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处理也是常理。

 

再有邢岫烟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

卞玉京虽然后来以玉京道人自居,总是还有过两次婚姻。

至于她的那些奇珍,历来被红迷们认为,妙玉有着不凡的出身。我就会莫名想起杜十娘。

 

在封建社会里,即便是家境殷实,倘若无父无兄后,大多的女子都不会有太好的境遇。细数历史上那些才情并貌的风尘女子,多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湮没在历史中,落迫的无名女子有多少了。

 

《红楼梦》中,史老太君的外孙女林黛玉,父母双亡,无兄。她之所以能够寄居,也是作者处心积虑的文学安排,并非现实,更兼有林妹妹“风霜刀剑严相逼”无助呐喊,寄人篱下的那种感觉,冷至骨髓。

 

再如《红楼梦》里的巧姐在家道败落时,也被自己的亲舅舅卖到妓院;史湘云、在父母双亡,家族败落之后结局都不是太好,包括贾府被抄后,主子奴才变卖的变卖,好一似大难来临大厦倾。

 

作者在妙玉出场前,貌似给了一个合理的出处,细敲之下,还是有许多疑点的。抛开疑点,作者这样处理,也许是为方便妙玉能与小说中众姐妹在质上的齐肩吧。

 

另,又有消息说,已有学者探佚出《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吴梅村,倘若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妙玉的原型是卞玉京,便成为笃定的事实。想必,到时候,红楼又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轩然大波”吧。

 

我不通文史,不懂红楼。于“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我挺“胆大”,但求证却是粗枝大叶,只因攥得凡夫俗子一个,不懂不通之处,随意吧。

因逢闲读红楼,才惹出这些话,聊作消遣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