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今生读已迟
(2012-09-19 11:45:40)
标签:
杂谈黄庭坚知州《道德经》楷体 |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
转眼已经九月。
想起那天,我在这里留下一个疑问。
几上的茶色已然如琥珀色,我的感觉这时像一条静静的河。从热闹的夏流到秋,从我的城流到你的城。
不知道谁说的:爱,一旦精致成一种圣洁,天堂和地狱同在。
人们习惯于在如何选择上纠结。我习惯于在细节上的选择纠结。
比如说看画展,如果遇到一幅画让我心动,我想我可能不会再去瞧下面的。
比如说看《好声音》,我会一遍遍听金池的《夜夜夜夜》,不在乎谁会为她转身。
比如说……
方式,季节;地点,年龄。
书到今生读已迟
午后,和先生在小院内饮茶。他沏了杯绿茶,给我沏了上好的红茶。虽然我极爱这种茶,但也少喝,饮茶于我,点到而止,从来不敢多喝。大多时候,我更喜欢看那些被沸水旋起的茶叶在杯中沉沉浮浮,看着水色渐渐红起来,绿起来,像是完成了一种召唤。
先生最近在读《道德经》。
他问我,你怎么理解“道可道,非常道”。
我想了想,于是说给他听:
有个宰相叫冯道,他养了许多门客。有一次,他的一个门客讲《道德经》,开篇就遇到麻烦。古时候,要避讳尊者的名字,这“道可道,非常道”如何讲呢?他灵机一动,将“道可道,非常道”念成“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没想他这一灵光,正好触及到了“道”的真谛。
先生看着我,等待我下最后的结论。于是我说:能讲出来就不是道,道是讲不出来的。
其实,这是我的定论吗?未必,我想,我还是讲不清楚,所以借用他人的定论而已吧。
先生笑了笑。
他说,你这个还是没有跳出佛法儒的界面,你的这个,要有境界的人才能体会,太抽象了。
他说,最近他有了另外一番感悟,可能狭隘了些,但于治企、处理事务还是有相通之处,并说体会是深切的。
他顿了顿说,道,就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
他说,《道德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他在各行各业,都通行。好像一个通用的法则。最关键的是,他在告诫人们如何入世。许多人的淡泊与隐忍只是表相,入世尚且不会,何谈出世?就像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我说,当年,胡适,鲁迅主张白话文,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已学富五车,这些博大精深的国学已然烂熟于心,才能轻车熟路地驾驭白话文。钱文忠教授也说,人活一世,至少要读通几本“硬书”。这些“硬书”就好比地基。
他又说,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书读的太少了。《道德经》《论语》等等,包括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弟子规》《三字经》真是好东西啊。
说完,我轻轻一笑,然后大笑。
先生知道我在笑什么。
突然腼腆了一下,然后也哈哈大笑。
他突然对这些感兴趣了,我想大概也是他与书的因缘合和而足之后的原因吧。
这远比他案头那些永远看不完,批不完的文件,和那些枯燥无味的专业书来的有趣,就如他现在这个样子,让人着迷。我打趣他,他只笑。
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相传黄庭坚在芜湖做知州时,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门,来到某处一个村庄,看见一个老婆婆手持清香,在供案前喃喃自语,好像在呼唤一个人的名字。黄庭坚走前一看,供桌上竟然摆着一碗自已爱吃的芹菜面,于是他不自觉地端起来吃了。等一觉醒来,梦境犹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里还留有芹菜的香味,他虽然纳闷,但不以为然,不过是做了一场梦。
次日是他的生辰,吃过酒,午睡,又做了和昨天一样的梦,而且齿颊间仍留有芹香,黄庭坚特别诧异,于是他决定按照梦境里的道路行去,一路行来,道路的景致竟然和梦境里一模一样,最后来到一处人家门前,轻轻叩门,一位白发婆婆出来,黄庭坚问她,这两天是不是有人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
老婆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爱吃芹菜面,所在每年在她忌日时,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来食用。”
黄庭坚问:“你女儿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说:“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庭坚想,自己不也是二十六岁吗?而昨天正好也是自己的生辰。于是,进一步问有关她女儿在世的情形。
老婆婆说: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女儿在生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信佛如素,非常孝顺,但就是不肯嫁人,后来在二十六岁生了一场病死了,当死的时候,还告诉她说一定会回来看她!
老婆婆把黄道坚带到一个书橱,说,她女儿平生所看的书都锁在里头,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在哪里。
奇怪的是,黄庭坚突然记起了放钥匙的地方,果然找到钥匙,并打开书橱,在里面发现许多文稿。黄庭坚细阅之下,大吃一惊,原来他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然全在这些文稿里,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黄庭坚心里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亲,于是将老婆婆迎回州衙,奉养余年。
后来,黄庭坚在州衙后面建造一座亭园,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并且自题石碑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到了明朝的袁枚,也在听闻这个故事后,不禁发出:“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感叹。
故事讲完,先生反复念着“书到今生读已迟”。
于是总结说:我们根本不用去追究故事的真与假,只这一句“书到今生读已迟”已然让人醒悟。
于是我们以茶代酒,碰一个,尽饮。
这时有风来,拂发扬衫。
谁会问风来自何处,来自何时,为与这场午后的微风相遇,我相信也积攒了千年之久。
所以,世间种种,那些善缘善意纵使迟到,终归是来了,总比不来的好。
所以,学会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