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词评论 |
分类: 灯花漫笔·诗词 |
(011)踏莎行。四明山
山断晓云,楼失晚雾,明珠溅雨幽兰吐。月斜柳岸听莺歌,风拂竹影归舟渡。
旧梦依依,昔情处处,草堂把酒无人顾。醉消更恋碧茶香,相思难忘花间路。
此词布局合理,景象描写好,结句不错,但“晓、失、拂”三字似仄出。
(012)踏莎行·游张家界
百水争流,千峰竟秀。风光旖旎胭脂透。迷魂台上算缘由,仙桥赖有君携手。
彩笔无眠,拙词泄露。红笺还赋三更后。平生爱写鹊登枝,因何困顿嫌诗瘦?
此词结构好,前三句处景描述,接两句诗人当前境况,过渡后转入抒情,是词的较好布局,但衔接不是很好,“外景”旖旎,“我境”悠游,却一下到了“我情”的“无眠”和“困顿嫌诗瘦”之境,颇难解!
013)踏莎行·向往布达拉宫
雪域明珠,高原绝唱。巍峨圣地连苍莽。民虔殿肃倍庄严,奇葩仙境人间享。
堑道唐蕃,通途青藏,深情两族绵今往。心中夙愿了何时?雄鹰展翅青天上。
好词!读此词使人心胸豁达,如同到了皑皑白雪的青藏高原,流连于布达拉宫,听着激情高放的《青藏高原》之歌一样,结句更是能从民族高度出发,好!
(014)《踏莎行·长城梦》
好词,律工韵准,布局合理,长城之雄壮逶迤描得恰到好处,过渡自然,结句高好,与前清张廷玉“万里长城万里空”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015)《踏莎行 老龙头远眺》
头枕惊涛,尾藏薄雾。卧听海浪声声诉。雄襟万里纳云风,沧桑阅尽千年伫。
漠上狼烟,戍楼暮鼓。遥思将士今何处?依稀陌野壮歌行,关山尽染斜阳暮。
好词,远眺之波澜壮阔尽入诗中,以设问的主式来翻转,使结句之悲古叹今毫不唐突。
(016)踏莎行. 见敦煌月泉
渺漠之舟,炊烟郁郁,素衣帆影云如絮。秦峰满目透横枝,雏鹰展翅尊前语。
水打浮萍,卷霞万缕,秋风不及南窗雨。欲吟欲醉梦中人,客家笑问归何处?
布局不错,结句意境较好,但上下阙前二句失对仗,不合本词规范,且部分情景非月牙泉所有。
(017)踏莎行·游梅花山
小径幽幽,暗香漫漫。钟山疏影清溪畔。游人挥墨舞丹青,绕阶闲看梅梢鹳。
枝瘦含瑜,亭闲倚案。冰心傲骨芳华璨。吴王独对落梅痴,凭山常忆江陵岸!
此词很有新意,多数与梅相关的诗词都是从梅的芳香与柔美来述说情感的婉约,但此词却从梅的“冰心傲骨”引入了对万里江山和千秋功业的浮想,很不错!
上阙秋景秋宴写实开始,并略抒场景,下阙前部分衔接不是很流畅,结得不是很自然。
(019)踏莎行 丽江风情
丽郡飞花,雨丝织缎,摇红帘拢相思串。薄纱浅碧酿温柔,沉迷心醉桃源畔。
天籁潺潺,茗烟淡淡,露阶青石幽香漫。此生絮绪正魂销,牧歌茶马风情卷。
语句的历练很好,但在“摇红帘拢、薄纱浅碧、石幽香漫”的沉迷之中,如何会“魂消情绻(卷)”欠铺陈。
此词深得怀古诗词“一描二叹(问)三述感”之真谛。铺陈得当,结句婉约,好!
前一篇:绝句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