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文化味儿
(2016-04-22 15:31:44)
写出文化味儿
大民
丰富作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言谈举止中的文化气质,呼吸优秀传统文化中挥发不尽的沉香,除了是赢得中高考作文的秘诀,还可能是“诵读经典”之外另一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终南捷径。高头讲章固然不能放弃,国学经典也的确百读不厌,但是在时间有限阅读能力也有限的情况下,有没有鲜活的、生动的、像空气和水一样活跃在我们身边周围的文化形态,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就熏染上一身一心的文化味道?有,那就是民间文化。
文化复兴的时代,有无数种整理、传承、宣传、学习文化的方式方法。提倡文化作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鼓励人们接触、认知并体验文化,以自己的视觉审视文化,以独立的思想理解文化。文化有它的独特性,有文化不等于识字,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很有文化。要写好文化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优秀的民间文化、精英文化、官方文化,当然,也不排斥域外文化。
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无字的文化,它们以节日、民俗、仪式、庆典、工艺、传说、歌谣、民间故事、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形式存在。他们可以是集体的歌舞锣鼓大秧歌,也可以是传统村落里的状元府邸书院学堂,还可以是精雕细刻的手工绝活,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的礼仪规矩……不识字的老奶奶读不了圣贤书,却不妨碍她满脑子圣贤思想,不光身体力行成为美好道德风俗的践行者,还自觉自愿地成为不良风气的监督者、提醒者。她们的信息来源,就是历朝历代的书香门第、乡绅贤达,诗书传家、谦谦君子,也就是我们今天中小学校园里的教育工作者。
国学经典与民间文化,是鸟儿的双翼,小船的双桨,均衡用力,才能得到高速度和可持续。提倡文化作文,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解,有爱慕,有深刻的体悟。作为生活在工业化商业化时代的人们,有没有可能享受现代文明所给与的肉体狂欢的同时,还留住一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老家?有。没有文化感受的作文,是没有脊柱和灵魂的;品尝不到文化味道的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化味蕾被急功近利和享乐主义思想给毒杀了,他们最容易被负面情绪干扰,被劣质文化带走。甚至可以说,提倡文化作文,进而文化语文,甚至文化教学,是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一次融合与重构,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大背景下的一次民族文化的自觉和突围。
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优秀的民间文化已然成为强有力的助燃剂和吹鼓手,也必然成为复兴大业题内所应有。在学校教育普及的时代,文化要复兴,自然离不开文化教学。学校既然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必然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主导责任。
民间文化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活态的经典,生活化了的圣贤智慧和思想。擅长写文化作文的学生,是关注时代社会人生的“活人”,是“杭育杭育派”的小作家。根植于民间文化中的文化作文,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传统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子嗣,同根同源,互为补充,又相互影响。
有人会问,强调文化作文会不会出现脱离生活的“掉书袋”“倒腾古人”等等现象?不会的。因为文化作文绝不排斥现实生活,它只是强调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是戴着文化的墨镜看待生活。现实是文化的现实,生活也一定穿着文化的花衣。
(本文是为中国写作学会“钟敬文杯”文化作文训练营写的“宣言”)
2016/4/2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