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分作文”攒手的利润有多大?

(2012-06-05 22:26:42)
标签:

天津

每日新报

新闻会客厅

中国教育学会

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攒手的利润有多大?

大民

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任博先生不知从何处了解到了我曾经的“辉煌”,翻起“作文打假”的陈年旧事,他说这件事情并没有过时,假冒伪劣的满分作文依然横行图书市场,充斥学生课桌,毒害本已问题成堆的校园。如何发挥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错误的,学习正确的,打击丑恶,追求美好的?是值得长期做下去的好事大事。

以下是采访片断。全文见《每日新报》。

问:自从你打假之后,有满分作文的书商找过你吗?算账也好、继续找你约满分作文也罢,好坏都包括,有吗?具体有哪些?

每年都有文化公司或者出版社联系我主持编写当年度的、或者往年的满分作文图书。而且这些约稿的都要求尽快提供,有些甚至要求6月中旬就要拿出稿子来。那时候阅卷还没有结束,无法得到真实的来自考场的满分作文。除非造假。有些攒稿子的声称自己的东西是从阅卷现场拍照、抄录、复印的,也是违法的,属于泄露国家机密。购买并出版这些东西,近乎销赃。

答:今年的“满分作文”已经开始编辑了吗?您是否知道些内幕?比如何时开始编辑、如何约稿、稿费多少、利润多大……?

 

高考前夕,约稿的很多,网上相关的群(编辑群、语文教师群、写手群)开始征稿。谈价钱和交稿时间。因为这些稿子都是一稿多投的,有些“攒手”把同样的稿子,卖给七八家不同的出版社,只在体例上略加调整。所以给一家的稿费并不高,千字六七十元,累加起来,就比较可观了。由于市场太大,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潮太盛,不论多么垃圾的满分作文图书,发行两三万册比较轻松。购买者多是盲目、心急、外行的家长,真正懂行的语文教师,也是看不起这些图书的。很多亲自参与这些满分作文图书攒稿子的老师说,他们从不推荐自己的学生购买的,有些出版社试图动员他们参与销售,一概拒绝。因为他们最清楚这些图书是什么货色。

 

问:每年的真正的“满分作文”究竟有多少?足够出一本书吗?

 

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各考区数量不同,有些有三五篇,也有超过十篇的,也有有的是零。但是公布真正的满分作文是在高考录取结束之后。作为总结本年度高考命题、阅卷的参考资料,会有一些满分作文公布出来,供相关人士研究分析。全国的总量,能够出版一本书没有问题。而且,有些老师明白告知:不完全是满分作文,有些是从“一类文”改编出来的。属于接近满分作文水平,尽管其实不是。

 

答:你觉得,你高调对“满分作文”打假,有用吗?这些书现在的销量如何?家长和学生对待“满分作文”的书是个什么态度?

 

我也不能算是“高调”,只是平静的说出了一个事实罢了。但是,这个事情覆盖面很大,关涉到近一千万的考生利益。加上非应届的学生,是一个过亿的数字。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中高考,所以都非常重视作文得分的技巧。“满分”二字,对他们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所以会有比较大的震撼。200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都跟踪,对我做了专访。这是信息时代,再热的新闻,也只有两三个月的温度,很快就淡忘了。所以,这样的假冒伪劣的满分作文图书,虽然整体上是下滑的,但是销量还是不错。毕竟潜在客户的数量,太大了。至于家长,我曾经说过一句很冒失的话:家长人人会做,教育懂得很少。懂得作文的家长更少,甚至语文教师出身的家长,也未必懂得作文。但是急功近利,几乎是人性之一。

 

问:您的“新作文行动”如今进展如何?六年的时间,取得了哪些成果?接下来如何继续?

 

“新作文行动”基本上按照“先打假,后求真”的路线图进行。2006年我揭露满分作文大量造假的内幕之后,我发动了一次11个作文类报刊参与的联合征文“阅卷老师,请说出您的真实感受”,但是效果不佳,因为无法验证参与投稿的人是否真的参加过高考阅卷,很多老师只是为了提高投稿的命中率,自称参加过高考阅卷,其实未必。后来我就到中国教育学会申请并主持“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的基本功开始,救急也救穷,功在考试利在终生,以不变应万变。目前效果很好,参加的学校越来越多。毕竟,提倡写日记,是古老又常新的教学手段。

 

6、“新作文行动”是个长期的行动吗?对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的建议?

新作文行动是不设结束时间点的。我的日记课题,也已经滚动为国家教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继续进行。但是每年都有新鲜的学生参加高考,正确的作文理念,更需要一线教师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我从来不指望一蹴而就,速效速成。

我还是建议孩子们写日记,打好基本功。而且写日记的好处远非提高作文水平。养成内敛、自省、严谨的好习惯,是终生有益的。通过写日记,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健康,也有神奇效果。至于那些滥竽充数的满分作文图书,不论如何包装,不论过什么专家的推荐语,都当个笑话,不要理睬。

 

2012.06.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