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守护神

(2012-05-22 17:11:38)
标签:

文化

罗哲文

中国古代建筑

文物保护

 

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守护神

大民

很多年前,一个同事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古建筑研究所,家长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说那个所里有个老专家叫罗哲文,是梁思成的学生,而且是最欣赏的学生。甚至“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思成亲自改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并且与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联系在一起。

后来走遍大江南北,看见古代建筑,就会想起罗哲文先生。他,几乎成为我对这个行当的代表符号了。甚至在大街上溜达,看见“某某古建筑修缮公司”之类的名称,也会想起他来。在很多地方,古代建筑是缺乏修缮和维护的,北京算是做得最好的了,满眼都是崭新的“古建”,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鲜艳夺目。但是离开北京稍远一点,比如到了太原南边的晋祠,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没有市场运作,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多么宝贵的古代建筑群落,都难免破落和萧条,有些非常濒危,有些已经消失,永不再来。

儿子要考大学了,我建议他报考建筑大学。一方面觉得建筑专业就业面比较宽泛,另一方面,在填写大学志愿的时候,我集中力量搜索了罗哲文先生的信息,突击给儿子补课。结果,儿子自愿报考了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通知到手之后,我说,开学先看看选修课,有没有古代建筑方面的,如果有,一定要选上。

罗哲文先生是古代建筑保护的保护方面,可以说是“第一人”,他对长城的保护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获得了“万里长城第一人”的美誉;他是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对那些无法避免的损毁和丢失,他做了一个文保人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保护大运河,他保护故宫,不论世事如何风云变幻,他都坚持着一个文化大家的基本信念:为国人留下好东西,为民族延续精气神。想象他能够把库区的无数文保项目科学、有序地保护下来,不管是易地重建还是原地保留,需要付出多少口舌,多少智慧,多少辗转反侧运筹帷幄,在全民崇尚金钱的时代,官员崇尚政绩的时代,在“拆除式保护”的丑闻爆发的时代(不知道罗哲文先生是否听说这个事件。如果听说了,会作何感想),其难度是不难想见的。他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主持了无数文献史料的整理工程,参加了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编撰,因为他的勤奋,他的专注,他的长寿,他的孜孜矻矻、持之以恒,他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泰斗”。也许他的声名还不及文化泰斗季羡林,图书出版界的任继愈,但是,在相对冷门的古建筑保护方面,他的成就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20124月,笔者到四川省参加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当地已经退休的文物局长梁先生(?)无限感慨、满怀深情的说到了罗哲文先生。那一年罗哲文先生84岁,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519日(?),罗哲文就不辞辛苦来到了灾区。灾区的重建牵头万绪,罗哲文先生一如既往关注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在基本毁坏了二神庙(李冰父子的庙)废墟上,罗先生召集当地文保部门有关领导,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到了最优质的建筑技术力量和充裕的资金。只用了2年,二神庙重新屹立在原址上。都江堰文保局长感慨系之:像罗先生这样的对自己的事业怀抱宗教徒一般虔诚的人,我活了快七十岁了,就遇见了这一个。

忽然传来了罗哲文先生仙逝的消息,2012514日,罗先生告别了在北京去世。媒体上悄然轰动,搜索相关信息,一下子暴增了无数倍。518日笔者悄悄参加了罗先生告别会。罗先生的家人理解罗先生的为人处世的风格,追悼活动非常低调,一些罗哲文先生生前好友、学生同事,试图找到罗先生住址,都非常困难。但是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追悼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保界的人们,三四百人来到了罗先生灵柩前,作最后的告别。人头攒动,场面肃穆,气氛沉重。门口的楹联写的是:“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物保护”,很多人把这两行字记录下来,久久回味。一个生前淡泊、谦逊、低调的老人的去世,震撼了无数相识和和不相识的人们。

令人欣慰的是,罗哲文先生的儿子继承了罗老的事业,也在做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罗杨先生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老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民间传统手工艺抢救与保护方面,正在不遗余力的工作。保护文物,本质上就是保护一种文化,这些有形的古代建筑遗存,承载着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一门书香,两代英杰,做的是一个伟大事业的A面和B面。这是一件难得的人间佳话,相信罗哲文先生会为此感到欣慰。如果能有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到罗家父子所钟情的事业上来,则不仅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幸事,更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幸事。

 

2012.05,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