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响
(2011-01-09 00:38:55)
标签:
中国文化自觉五四新文化运动四大名著精神文化文化 |
从“五四”到“三自”
刘加民
云杉同志提出的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思想,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文化宣言,因为他目光如剑,削铁如泥。我坚信易经的说法,从“三”开始,可以通向永恒。
一,自觉。在全民下海、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观念流行的时代,文化就被淹没在喧嚣和尘埃之下了。感觉得到,触摸不着,无法量化,很难考核。进入深水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不约而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玻璃屋顶”,推进一点点,困难大如天。这个时候,我们说,是文化在发威了,是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文化观念”开始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了。看准了,才能把握时代脉搏,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
文化是软实力,软实力比攻城掠地更具挑战性。因为对一个人来说,思想意识的改变,才是根本的改变。对一个国家来说,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才是最彻底的改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推广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有个特别流行的标语口号:“治穷先治愚。”5个简单字符,说出了文化观念如何存在于无形却能从根本上制约人的行为方式的特点。纵览二十年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沧桑巨变,愈加体会到这5个字的深刻和独到。
看透了,明白了,敢于和善于直面文化本身和她的衍生价值,需要超常的眼力。
二,自信。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文化自信,当代中国尤其如此。因为失去了文化自信力的民族,很可能已经萎缩,甚至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不难发现我们眼前的这个重大误区:经济落后必然会带来文化的落后,“接轨”,不知不觉演变成了单方向的“追从”和“迁就”。自我否定从否定传统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否定当下。
自卑的文化情结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堂皇的文艺舞台上,调笑、恶搞成了票房法宝;在涉外场合,不少人丧失了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而不自觉。
自信的文化通常比较理性和冷静。过于偏执或者急躁,本质上就是不够自信的表现。在网络或者文化娱乐的场所,甚至一些把控着话语权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在“多元”的幌子下面,贩卖严重毒害民众精神的错误观点,不是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吗?
三,自强。文化自强来自传承,更来自文化创造,是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造。假如我们除了“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等老祖宗留下来的旧玩意儿,再也拿不出新鲜的、居于世界领先位置的文化产品,绚烂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很难说自己的文化是强大的。
重庆市党委和政府的“唱红打黑”运动,是一次非常杰出的当代中国人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唱红歌只是个表象,表象下面是深刻的价值观重建、文化品质提升和文化走向调整。整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开始告别咿咿呀呀卿卿我我,变得乐观坚强奋进,充满人道关怀和浪漫激情,这样的文化创建发轫于文化自觉,行动于文化自信,指归于文化自强。
云杉同志高屋建瓴、恰逢其时的“文化三自”,把三个最关键的环节统筹考虑,整体观照,把握根本,捏住核心,比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百年回响,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20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