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透露男人品质
(2009-08-05 13:40:04)
标签:
奥运厕所财政支持内裤卫生间北京文化 |
内裤透露男人品质
文/刘加民
据说,老道的女人辨别男人优劣,是从内裤开始的。考察一个城市呢,我觉得看看它的厕所是个重要指标。
不久前,在免费公厕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之后,我去了趟山东,重新体验了收费厕所,很不爽。
淄博蒲松龄故居收费不菲,一个老院子,40元,门口的厕所收费5角。到了泰山,上山之前,在红门释放了一下,每人5毛。“所长”是个中年男子,问他进山之后还收费吗。说不收了,都包含在门票里了。在聊城的环城湖风景区,那个著名的山寨版悉尼歌剧院旁边,一个简易厕所,收费1元。进去1元,出来有个卖水的摊儿,也是一瓶1元。我打趣收费的说,这一进一出,2块钱没了。其他地方,曲阜、日照等,都是收费的。一路下来,花钱不多,心情不好,老是觉得在大小便这件事情上,尤其是风景区,收费厕所给人“趁人之危”的感觉。大家走得很累了,兴冲冲来游玩,厕所本来不好找,找到了,还要翻检大包小包寻找厕所的门票,的确听别扭。
按理说,修建厕所也是有成本的,如果有人管理、维护,也是需要费用的。收费似乎不是问题。可是厕所属于公共设施,应该有公共财政支持的。环卫工人都是事业编制,享受国家差额或者全额的工资福利。前些日子,几十大学生竞争掏粪工的新闻出现在泉城济南,就有人质疑大学生是奔着事业单位编制去的,未必真的喜欢这工作。修建和维护以及人工,都有专门的财政支持,还要收费是何道理呢?
即便财政支持不到位的地方,我觉得也不是非收费不可。比如风景区的厕所,也许可以暗含在门票里。或者通过周边餐饮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的卫生费之类解决。北京能够在奥运到来之前把所有厕所改造完善,有些达到了星级,彻底改变了外国人通过嗅觉寻找厕所的不良印象。我想肯定是来钱有道、有据的。重要旅游景点的厕所,干净整洁,设施先进,给人十分美好的印象。奥运之后,这先进文明的现代化厕所,依然免费向“顾客”提供,我想巨额的管理费用也是有完善的政策支持的。我不了解详细情况,建议其他地方的相关部门来北京考察学习,学习北京人民政府免费厕所的先进经验。
厕所收费曾经是新鲜事物,因为我们有很长的时间享受了免费的如厕待遇。北京奥运会之前政府做了不少大快人心的事情,其中就有更新改造了绝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厕所的硬件设施,同时取消收费。这件事情也曾经是新闻,不少人喜不自禁,奔走相告,跟如今的北京人说起公交车票只有4毛钱一样,有些沾沾自喜。
大城市里如厕难曾经让很多中国人民吃了苦头。我小时候有个村民去了上海,水土不服闹了肚子。内急了,找不到厕所,只好当众大街上解决。正好被警察发现,责令他用自己的帽子和双手把热乎乎的大便清理完毕。回来说给老婆,终于一传十,十传百,成为笑谈。八九十年代在北京,很多人也有个解决内急的技巧:去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等外国快餐馆解决。饭馆成了厕所?不是的,让中国人感动的是,这些外国快餐馆百分百统一在内部设置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进去不用餐径奔卫生间,甚至找服务员打听卫生间的位置,也很少遭遇冷眼、冷脸、责骂。到餐馆如厕,听起来好玩,其实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小小窗口。西方文明在我们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开的是从小处着眼、以人为本的文明之花。
开放也三十年了,不设卫生间的餐馆里仍然不难发现。如有需要,服务员也会热情指引:出门往东、过马路,胡同里第三个电线杆子旁边……有些实在最最不起眼的角落,临时设置一个一平米的拐角,设个袖珍卫生间,而且男女混用。门上还要写上“严禁大便”。似乎在中国的餐饮服务行业,重视的是上头,忽视的是下头;进去的受欢迎,出来了就被鄙视。难道饮食和排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两件大事吗?
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看饭店的档次和人员素质,卫生间是个标杆;在一个城市,真正的窗口行业是厕所,不是商店餐馆公交车。对一个人来说呢,我觉得把不容易被别人看到的地方处理好了,才是真正的文明的有教养的人。
20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