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娱乐明星大众传媒著名学者陈冠希陶东风文化 |
“娱乐明星”不是 “明星”的全部
文/刘加民
在著名学者陶东风先生的文章《不要希望明星成为道德楷模》里,“明星”成了“娱乐明星”的同义词,他文中所指的“明星”,是娱乐圈里的陈冠希们,其实这些人是“明星”大概念里的一个小类,过去叫“戏子”、“卖艺的”、“唱戏的”,港台叫“艺人”,笼统称之为明星,并指出不要指望明星成为道德楷模,容易造成误解。
其实明星的内涵很广泛,除了娱乐明星,还可以是科学明星、教改明星、政治明星、学术明星、体育明星等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明星,凡是一定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物都可以是明星。陶先生本人,应该属于“学术明星”。文章做得好,也经常在大众传媒上露脸或者露文章,有较高的知名度,除了教书上课,写学术论文专著,还经常发表一些面向大众的普及性的文化评论文章。他甚至已经是“多栖”的明星了。
袁隆平算不算明星呢?当然算了。他老人家是“杂交水稻之父”,影响很大,享誉世界,他创造的财富和对社会的贡献,一万个陈冠希章子怡都没法比。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粮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他的明星效应对农业强国有了信心。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方面的报名人数明显增多了,立志投身农业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也呈上升趋势。这就是科学明星的影响力。
在教育领域一直在涌现“教改明星”,每年的教师节前夕都要表彰一部分,有些已经成了著名学者、教育专家或者影响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英。政治明星也很多,国内外都有,那些忽然窜红的高官,虽然还缺一个人大举手,已经是万众瞩目了,就是政治明星;正在到处拉选票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我以前没听说过,现在谁不知道他?在全世界已经是个“热词”了。
把“娱乐明星”当成“明星”的全部,也许只是陶先生的笔误,但也反映了一种流行的价值认同。这是因为娱乐明星本身和他们的产品比较感官、比较形而下,容易为绝大多数的人接受和喜欢,于是做大众传媒的就不约而同盯上了娱乐明星,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明星淡化了,消解了,从我们的注意当中抹去了。
娱乐明星有没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德艺双馨”,从来就是文艺工作者的远大理想。具体说来,年轻的比较少,年纪大了的老艺人,看得多见得广,在社会责任心、道德羞耻感方面,会更理性和成熟一些。但是比比起科学明星,娱乐明星总体上还是比较“缺德”的。这是职业特点,声色犬马,争名逐利,没有时间阅读古今中外修身养性的经典,没有能力分辨花花世界里的鲜花毒草。总体上比较浮躁和感性,不会有太多形而上的思考和担当。指望陈冠希们做青少年的道德楷模,实在是太离谱了。
科学家就不同了。科学是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理性和逻辑最重要。默默无闻地劳作,呕心沥血的耕耘,也许几十年才能出成果,也许一辈子都庸庸碌碌。但是既然从事了这一行,他们就必须有做这一行的样子,按这一行的规矩做事。有些人天生就是搞科学的材料,像陈景润,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比较差,可是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就了不得。
明星往往成为大众的榜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许有人性的因素。明星的言行举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群体里,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也许我们已经重视了,但是看目前的效果,还是不到位,不得力。过多地关注娱乐明星,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明星,是个舆论导向错误的问题,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教育环境不佳和执政策略失衡的问题。
“狼不吃死孩子是活人惯的。”我觉得负责任的政府和有出息的大众传媒,应该面对现实情况,重视社会责任,把更多的版面和时间分给各行各业的明星,而不仅仅使娱乐明星。
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