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2020-02-05 11:19:52)
标签:

启明教育

启明教育集团

启明幼儿园

育儿

教育

分类: 园内外活动

Lucy

启明七号国际幼儿园 园长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拥有加拿大和内地数十年幼教一线和管理经验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幼教机构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幼教机构 


西门菲莎大学 教育系 教育领导硕士学位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线上课程 多元智能证书

北美蒙特梭利师资认证课程 蒙特梭利证书

温哥华社区学院 婴幼儿教育资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师证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在加拿大,如果一个孩子进入幼儿园时时干干净净,直到下午四五点放学家长来接时依然干干净净,家长会很不高兴”……

想知道为什么吗?跟随小编,听Lucy聊加拿大和中国的幼儿教育!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emoji_wx/2_04.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Q

中国幼儿教育与加拿大幼儿教育有哪些共性?

Lucy:首先第一点,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

而在这个过程当初,除了有一些教育模式的略微差异,我们的共性都是希望以孩子为本。让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可以全身心的成长,尽管存在略微的差异,但是最根本始终是相通的,比如在中国,我们提倡五大领域,实际上和加拿大所提出的四个领域是相辅相成的,加拿大是将艺术、科学、语言都划分在了“智力发展”中,所以社交、情商、体能跟我们中国得理念是没有差别的。


就整个幼教体系而言,当然会存在文化上的冲突和差异,但总的来说,出发点却也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也在互相的取长补短,比如说,在现在的国内民办、私立幼儿园,更加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师生比例,不光是从人文环境缩小了老师和孩子人数的比例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实际上根本目的是让老师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整体发展。 


另外,国内目前正在努力实现“取其精华”,将国外的一些好的教育方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来,比如课程的灵活性、对中西方文化的渗透等,所以我们的共性在越来越凸显。


Q

加拿大和国内幼儿教育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Lucy:嗯,说到差异,我得提到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也因此,引出了我们的理念、价值观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会带到我们的教学当中。  


首先,加拿大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元文化。这也是他们的立国之本,它的英文是mosaic,如果直译的意思其实是马赛克,当人们去意大利、欧洲旅行,会发现很多通过用马赛克拼出来的图画,所以说每一块马赛克,都有它自己的特质,同时它也会共融。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而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大一统”的文化,就是说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规律,当国外文化进来的时候,我们要求是本土化,就是要求要将他国文化的精华融入进来,就很难凸显它的文化特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从文化方面引出来的文化差异。


也因此,会影响我们的老师在理念、价值观等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国外,老师会特别重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认为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我们会为孩子营造非常丰富的环境,而后让孩子去开发,所以课程具有灵活性,因为它是一种为孩子而生成的课程。而这种生成的课程也取决于老师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这是在每位教师做幼师培训的时候经过的非常详尽系统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近一年时间,所以相对而言,我们的老师眼光是比较锐利的,他知道要看什么和记录什么。那么中国的文化,要求的是自上而下的父权文化,这样的话,我们的老师也就会根据预设的课程而挖掘孩子的表现力。


Q

加拿大的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培养与发展?

Lucy:首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加拿大,如果一个孩子进入幼儿园时时干干净净,直到下午四五点放学家长来接时依然干干净净,家长会很不高兴。记得当时在加拿大,我带的班级基本都是当地的孩子,其中有一个中国孩子,他不喜欢像其他孩子那样去玩泥土、找东西,玩一些很投入的游戏,而是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一天下来,他的衣服就非常干净,当时我在加拿大工作时间还不是特别长,所以会觉得这是正常的,但放学时,那个孩子的家长来接孩子时理直气壮地问了我一句:他今天都干什么了?是不是什么都没干?只是坐了一天?当时这些疑问,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便明白他们的关注点和我一开始想象的关注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之后当我们的孩子开始投入玩耍后,我们将比如在下雨天,孩子们在泥巴地里玩耍的照片和小视频传给家长,他们会非常的开心。加拿大的家长更加关注的是:你为什么要这些东西?在你的课堂中,你引入了一定的知识量,请告诉我背后的原因。如果这个原因是为了开发孩子的自身学习能力和自信,那这是很好的。

Q

作为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积累了多年幼儿教育一线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是什么吸引您加入启明?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2017年Lucy作为专家参与启明管理层培训


Lucy:实际上,最开始我加入启明,是缘于我们和SFU合作的一次有关价值观的探讨。我了解到启明的价值观和我的价值观是有吻合的地方的,不然哪怕条件再好我也不会参与。这是我在这个行业里这么久最深的感受,我们都说:Do what U want!Love what U do!(做你想做的!热爱你所做的!)做你喜欢做的,是源于价值观,当你找到这个契合点的时候后更容易融入进来的。


再有一个呢!就是七号园的这个平台非常的开阔!我可以去践行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尽管也会有约束,但是不会很大。推动我坚持的,是因为我从国内走出去,让我明白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两种文化,而是有结合点,所以我回国工作,希望能够通过把我所学和认知、积累的感受经验在国内同行里进行分享,这也是我加入启明的原因。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启明七号园

Q

加拿大的幼儿园和启明七号幼儿园的环境与设置区别大么?

Lucy:我记得我第一次进入七号园的时候是很震撼的,而且我的第一个感觉是:Wow!非常像国外的大的幼儿园的设置。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启明七号园

首先呢!空间非常的开放!这也是最吸引和震撼我的一个点。空间的开放会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空间并不是为了老师提供,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怎么利用这个空间是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有没有能力去施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来到这里一年的时间,用了半年的时间在改造整个大的教学环境,由以前那种一间又一间设备齐全划分明确的封闭式教室改造为更开阔的一种教学环境。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启明七号园

Q

国际幼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取其精华,将好的教育体系接轨到我们国内的教育平台,对于这件事,您觉得完成了多少?未来又有多少期待/需要努力的?

Lucy:首先,我觉得从硬件方面,我们的差距并不大,物质上的接轨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内涵,这种内涵取决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的认知,看他们是否能够同频。大家的确想把国际教育的精华提炼出来,嫁接到我们的体制来,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先需要问一下自己:什么是精华?什么样的精华适合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蒙氏教育,它的教具很棒,课程也是现成的,那么我们只需要照本宣科,将它们按部就班就到位了!但是真的到位了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蒙氏背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同样的,瑞吉欧,它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如果一定要说它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它的主观性,因为取决于老师自身的能力,对孩子的观察,瑞吉欧所强调的是形成一种生成课程,而这种生成模式完全取决于老师对整个班级的孩子、对氛围的判断,这种理念并非马上能看到结果的,是需要沉淀,一个孩子的教育结果的显现是在孩子上一年级二年级时,慢慢能看出他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对孩子自省能力、学习能力的开发成果。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还有就是和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否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因为我觉得并不是说服家长,而是和家长合作共育孩子。在中国就很容易发生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割裂开这一段,这一段就是幼儿园老师该全面负责的,回到家里,就是家里的那一段。而这两段没有交融。在加拿大呢,很多时候家长会沟通告诉我们孩子在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去共育等等。家长的参与多属于自发性的~包括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


回到问题本身,如何取其精华,首先,该定下心来,问问自己,你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想要的那一部分精华?


Q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人。那么在和众多家长沟通后,你能否谈一谈家长们更加期待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例如:个性的发展?情商的开发?沟通表达能力?

请您给中国的家长一些建议!

Lucy:有一句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怎么画?画在哪里?如果真正学过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的人会知道,0-6岁,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是开发孩子们的右脑;而到了6岁,脑子的开发是用进废退,如果用就会向前进,如果不用就废了。左脑的开发是6-12岁,年龄段的设置,国内外是一样的,但国外的设置和孩子的成长更加相匹配,0-6岁,尽可能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内心的学习能力,通过什么手段呢?就是玩儿。在加拿大,曾经也有家长和我说:我们的孩子就在傻玩儿!我和他说:我很希望两年以后,如果我们再进行同样的话题,想听听您会怎么看?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左脑的开发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而这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所以等到12岁后,会用到他0-6岁储藏的那些想象力!如果当你的“储藏室”里空空如也,其实很悲催,我切身经历也是如此,我在国外学幼教时,老师出了一道论说题,我答完非常得意,因为我觉得我基本把老师说的都复述了一遍,他想要的我都给了出来。最后我那道题得了一个0分,我非常惊讶。我问老师为何?老师说:你这个是炒冷饭,没有任何自己的重点和理解。这也是在幼教生涯开始时,为我敲得一个警钟。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我觉得我最根本的一个建议就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这个成长的空间指的是孩子需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发现的成长。中国的家长总是会为孩子避开弯路,但其实弯路在人生道路中一定会走的,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我们需要给孩子成长空间宽松一些,不要给予太多的限制和排的满满的课程,这样会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被安排和没空间的养成下,孩子们会怎么样?不会提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把一根橡皮筋绷得太紧它一定会断,松下来,它知道它要向哪个方向。孩子也一样,给出选择的空间,因为选择,是提升了孩子的取舍、判断,也提升了孩子挑战困难的承受力。对于学习成绩,中外的家长都关心,但因为国情的不同,加拿大的家长并不会很焦虑。


今天所说的有很多都是有感而发,真正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前进,共同成长。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人物专访|用另一种温度触摸幼儿教育—DowhatUwant,LovewhatUd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